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等候时间长,看病时间短;小毛病,大处方;专家门诊质量不高,甚至收效甚微……就医中的困惑何其多!看病难的呼声何其高!但您是否明白,“提高效率,聪明就医”也是攻克看病难的重要举措?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本刊推出了“聪明看病.健康提示”,我们只有一个心愿:为了助您打造健康身心,攻克看病难,不妨从我们病员自身做起。
聪明看病 先找科室
“生病了,我该去看哪一科?”这是聪明就医的第一步。然而,记者日前对我市30多位患者进行的随机调查表明:大多数患者认为,走进医院有时就像走进了“迷宫”,尤其是那些分科较细、部门较多的大医院,更是有种被“搞晕”的感觉。
47岁的患者刘女士十分生气地向记者诉说了她在成都市一家知名大医院就诊的经历,多次的“折腾”让她苦不堪言。她说自己的主要症状是烦躁、头昏,于是先被叫到糖尿病专科,去了后医生又让看妇科,但是妇科医生认为主要原因是更年期问题,可到了更年期专科门诊,医生又让她去看神经科,到了神经科一看,这里还分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就这样,刘女士在医院5层楼上上下下耗掉半天时间,先后见了5名医生才搞定,最后医生给开了张脑电图的检查单,改天还得来做检查。还有一位乳房不适的女患者,先后进入了胸科、乳腺科(主要针对乳腺肿瘤)求诊,最后却得知应该找外科,白跑了好几趟。
记者了解到,这类案例还不少,由于不熟悉医院,加之医学知识有限,患者很难在名目繁多的科室中一次就“对号入座”。
如何尽快确诊和治疗?本刊今日请各科医师教你几招。根据专家分析,以下这些症状会涉及多个科目,患者不妨“对号入座”,做到上医院之前心中有数,缩短就诊时间。
感冒
发热、鼻塞、咳嗽、咽喉疼痛--首诊呼吸科
低烧、疲乏、头痛、皮疹--首诊感染科
发热、腹泻、精神差--首诊消化科
头昏
口渴、视力下降--首诊糖尿病科
耳鸣、听力下降--首诊耳鼻喉科
变化体位时突然间头昏--首诊心血管内科
佩戴新眼镜后突然眩晕--首诊眼科
头痛
失眠多梦、情绪差、精力不济--首诊神经内科
高血压、恶心、呕吐--首诊心血管内科
耳朵进水、耳朵流脓--首诊耳鼻喉科
便秘
腹痛腹胀、食欲差、腹部胀气--首诊消化内科
食量加大、小便频繁、突然消瘦--首诊内分泌科
呕吐
厌食、乏力、腹泻--首诊消化科
眼睛痛、头痛--首诊眼科
胃不适、腹痛、腹泻--首诊消化科
已婚女性停经30天以上,清晨症状较重--首诊妇产科
以下情况看急诊
患急性发热性疾病,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上者,有的病人全身症状明显,有一定痛苦,体温不到38度时也可以急诊处理;
严重哮喘,呼吸困难者;
急性出血、外伤、烧伤患者;
昏迷、休克、抽搐;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压剧烈波动、脑血管意外;
急性腹部症状或急性呕吐、腹泻;
癫痫发作者;
急性中毒、意外事故(电击、溺水等);
眼、耳朵、鼻腔、咽喉异物梗阻;
慢性病急性发作。
医院医生适合就好
昨日,有30多年行医经历的张崇淑教授告诉记者,她以前曾有过一上午诊治四五十个病员的经历,病人长时间排队挂号,一番折腾下来,非常劳累辛苦。为了确保每位病员的问题得到解决,医生只能被动地加快就诊节奏。病员离开医院以后,往往意犹未尽,病情与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因此,张教授呼吁病员要改变就医观念,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生,“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谁能快速解决你的问题,谁才是最适合你的。”
就诊小窍门
小毛小病,到候诊时间短、能够与你充分交流的地段医院、诊所或大中型医院的普通门诊就诊。大医院不等于是适合你的医院;
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可到离家近的社区医院开药;
与社区的全科医生加强联系,交几个医生朋友;
一旦得了疑难重症,可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掌握准确的医疗信息(如具有某一学科特色的医院、专家)后就诊,以免走弯路;
在与医生沟通时要积极询问,但要表现出对医生的尊重、信任与真诚;
医生的职称高,并不意味着你的病更有利。应该多从医生口中了解自己的病情与康复知识。
本报记者金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