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石口路忆旧日“虎头山”中寻威风“层层梯田”立街边 嘹亮歌声天天唱———
大寨北京办事处,建于2003年,位于海淀区四季青杏石口路55号,是北京少有的村级政府驻京办。
虽命名为大寨驻京办,但其经营和工作实体均为虎头山酒楼,办事处没设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人员。虎头山酒楼兼负大寨与北京的联络工作,办事处大楼除第一、第二层为虎头山酒楼外,其余都出租给公司作写字楼用。
大寨红旗插京城京西出现稀罕村级驻京办
谈到大寨村政府驻京办,虎头山酒楼总经理陈先生总也少不了提及这两句话:“设立驻京办的村政府恐怕也就大寨一家了”、“成立驻京办是想将大寨这面红旗插在北京,让大寨精神还能继续传承下去”。
这也恰好是大寨驻京办“稀罕”的两个原因。据统计,北京目前约有52家副省级以上驻京办事处,520家市级和5000家县级驻京办。通常意义上来说,县级政府是设立驻京办的最小行政单位,村级政府设立北京办事处则鲜有听闻,数量上的稀有性足以突显大寨驻京办的独特之处。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大多对大寨有着深刻的印象———“全国农业学大寨”、虎头山、七沟八梁一面坡、带领大寨人治山治水的农民副总理陈永贵、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等等。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大寨之路》,将大寨树立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掀起“农业学大寨”的风潮,全国各地前往大寨取经的先进分子络绎不绝。大寨村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让大寨驻京办也多少带上了回忆色彩。
大寨驻京办之实体
虎头山酒楼就是大寨驻京办
拨通大寨驻京办的电话,话筒里传来:“这里是大寨驻京办,查号请拨零”之类的程式化女声录音,然而查询电话接通后却传来一句职业性问候:“你好,虎头山酒楼”。当提出转接大寨驻京办办公室的请求后,略带山西口音的服务员说道:“这里就是驻京办。”
按地址找到旱河路,在路东面临街的一栋楼房上赫然立着“大寨北京办事处”的红字标牌,大楼入口仍是虎头山酒楼的大门,大门左侧为接待前台和酒店专用鱼缸,右侧有一条不长的走道。同在一个区域内,整体氛围却一分为二,一边是酒店特有的亮堂和鱼腥味,一边走道则显得幽暗、安静。
据虎头山酒楼总经理陈先生介绍,大寨驻京办的大楼内只有一、二层为虎头山酒楼,其余则当作写字楼出租给各个公司。大寨驻京办也没有设置固定的办公室,本应由驻京办办公室负责的接待和联络等事务均由虎头山酒楼全权代理。
大寨驻京办之功能
不负责住宿接待
负责本地领导来京的接待,是各地驻京办的工作职能之一,也正是因为驻京办特有的地方乡情,不少地方领导或来京公干人员都愿意入住驻京办下属宾馆或招待所。然而仅有上下两层的虎头山酒楼只能提供餐饮接待,显然负担不了驻京办应有的住宿接待功能。陈先生解释说,大寨村村干部来京出差的机会并不多,办事处也没有多少在京业务可联络,没有必要设立客房用做住宿接待。
和大多数各地驻京办饭店一样,虎头山酒楼也布置得如同宾馆的宴会大厅,桌上铺着落地的淡黄色桌布,靠背椅套上了红色的椅套。酒楼内仅有某些细节与大寨有关,餐厅墙面上悬挂着昔日大寨的黑白老照片;筷子套都印有“走进大寨村”的字样;作为企业培训项目之一,每天中午营业之前酒楼服务员都要齐唱大寨歌,歌声虽整齐,却能听出充满了形式感。
走进大寨驻京办
餐馆不具备忆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