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南京市话剧团团长颜钢告诉江南时报记者,话剧《沦陷》将要在北京进行展演。同时,参加展演的还有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话剧《马蹄声碎》。
目前,种种现象表明,纪念活动异彩纷呈、优秀剧目精品荟萃、大腕回归话剧舞台……将让话剧百年的纪念活动热闹非凡。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4月将举行的“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将是一次中国当代优秀戏剧作品的大荟萃。
可以说,中国话剧诞生百年以来,《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雷雨》、《日出》等经典之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们今天在剧院很难寻觅话剧昔日活跃的踪影。
有人发出疑问,是观众不需要话剧,还是艺术团体没有为之提供优秀的作品?中国话剧百年华诞,我们该拿什么为其庆贺?昨晚,本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马俊山教授。
话剧《沦陷》
晋京展演
2月6日,颜钢在南京市中山南路艺术大楼五楼的办公室,告诉江南时报记者:“我们已经接到通知,4月13日、14日,《沦陷》将在北京进行展演。”他的身份是南京市话剧团团长。
此前,就有消息传出,从今年4月起,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在北京举办“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据颜钢团长介绍,“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话剧诞生100年纪念大会”;举办“第五届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对参演的32台剧目还将进行评奖;举办“中国话剧百年学术研讨会”;表彰对中国话剧艺术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和话剧工作者;出版发行话剧百年纪念邮票;将在上海、天津、重庆、杭州、沈阳和武汉6大城市同时举办“经典保留剧目展演”等活动。
在文化部办公厅2006年12月6日转给南京市话剧团的一份传真上,记者看到,“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名单上,南京市话剧团的作品《沦陷》榜上有名,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马蹄声碎》也在榜单。同时,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描写知青生活的力作《荒原与人》(国家话剧院),以及《牛玉儒》(内蒙古话剧团)、《红星照耀中国》(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话剧都名列其中。
其实,两个星期以前,也就是1月24日,文化部艺术司专门邀请七位专家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为《沦陷》把脉,以便“进一步加工打磨”。
文化部艺术局原副局长姚欣认为:“这个戏是表现抗日战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最拔尖的戏剧。今年正好是卢沟桥事变七十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七十周年,南京出了这样一台好戏,我非常高兴,也非常佩服。希望话剧能走得更远。”
据悉,《沦陷》已经在南京上演了20余场,场场爆满,得到南京观众的好评。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10月15日,话剧《马蹄声碎》在南京江南剧院上演,该剧被列入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展演之一。不仅如此,该剧还获得了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记者发现,《沦陷》和《马蹄声碎》的编剧都是南京前线话剧团著名编剧姚远,他曾是热门电视剧《历史的天空》的编剧之一。
南大戏剧影视研究所副所长马俊山教授:
只要大家愿意谈话剧,就是好事
“任何纪念活动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对百年话剧来说都是有益的。我们能够借助这个机会总结百年话剧的经验和教训,很有可能为话剧将来走出困境提供一些寻找突破的途径。”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马俊山教授指出,“就目前的纪念情况看,还远远不够。”
因此,马教授希望“纪念活动能造出社会影响”。
他的理由是“有了影响才能让大家了解到话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曾经发挥的非常作用,以及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危机——起码也能让话剧引起关注”。
据马教授透露,目前话剧百年的纪念形式主要集中在话剧演出、会议座谈、刊物学术讨论等形式。“有些我都是亲自参加的,我认为应该更加注重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逐步想办法来解决话剧面临的问题——但是,首先是大家的关注,这样可能会好一些,困境才会过去。”
马教授举例说:“美国百老汇一条街一年内上演的话剧新剧目就达到460个之多,票房收入达到几十亿美元。再说德国,有调查说他们的青年人休闲时间有一半都是在剧场度过的。”
“反过来说,只要大家愿意来谈中国话剧,就是好事。”马俊山教授认为,如果要真正纪念百年话剧需要政府多做工作,“八个字,放宽政策,加大支持”。
他进一步分析说:“具体地说,就是要制定出有利于话剧创作革新、发展和创造,有利于解放思想,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文艺政策,给作家更大的自由度,给剧团更大的自主性。同时,还要加大财政投入,用以扶持剧团,奖励新人,更新设备等等,为话剧的发展以最大的支持,从而能够形成一个科学、健康的话剧创作机制。”
纪念大餐
争相狂欢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7年是中国话剧百年华诞,戏剧界都准备在今年大显身手。
有媒体报道,2月6日至11日,由著名演员葛优、孙凤英主演的话剧《西望长安》将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西》剧的推出,被称为是“为话剧百年送上的一份盛大的献礼”。此前,葛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参加演出是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向中国话剧百年致敬。
本报记者采访时获悉,葛优、濮存昕、徐帆、冯远征等“大腕”纷纷暂别荧屏、银幕,回归舞台,为中国话剧百年献礼。濮存昕曾表示:“今年是中国话剧百年华诞,北京人艺将推出10多部作品展演,我参与演出的就有7台。从元月开始,一直都不能歇。”
演员重新回到话剧舞台,则被媒体认为:“回归现象无疑将让话剧百年纪念活动更为热闹非凡。”
“可以说,2006年的很多偶然性因素都决定了话剧在第一百个年头上不可能寂寞。”南京戏剧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导分析说,电影百年、越剧百年等不同形态的艺术走完百年,都会使大家的眼光不由自主地关注另外一些艺术形式。“话剧是非常独特的舞台形式,相对来讲意义更为不同寻常。”
其实,细细梳理2006年的话剧上演情况,可以发现,2006年的话剧演出预热为话剧百年平添许多气氛。
2006年是老舍先生逝世40周年,李六乙与老舍之子舒乙一起把原先2万字的小说拓展出4万多字,有望使首次登上话剧舞台的《我这一辈子》成为人艺的新经典之一。
同时,2006年也是易卜生逝世100周年,他的《玩偶之家》、《群鬼》、《建筑大师》等经典作品分别由国家话剧院、总政话剧团及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推出。
并且,在台湾盛演20年的《暗恋桃花源》、改编自小说的《白鹿原》以及《哗变》、《晚安妈妈》、《钦差大臣》等世界经典话剧也相继在内地舞台上演。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一位教授分析说:“一般说来,话剧百年,南大肯定会推出一系列活动的,因为在历史上南大曾经有陈白尘、陈中凡等不少话剧名家,现在在戏剧和话剧研究等方面,南大也是国内重镇。不过可能由于马上过年的缘故,具体活动安排还没听到什么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