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青春--未成年人犯罪警示录”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一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影响甚至断送几个家庭的幸福,从而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两个月大时,离异的母亲把他送到外婆家,此后很少去看他。在表哥教唆下第一次偷外婆钱时,他也曾担心外婆打他。早早辍学随“师傅”来桂林“发展”的他,发现“师傅”是个“惯偷”。第一次去偷东西便被人抓住的他,不仅没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地去偷。在网上和酒吧认识一些女孩后,花销越来越大的他,开始撬汽车偷东西。
本报记者 张迪“被告人邓伟(化名)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1月25日上午9:10,叠彩区法院法官宣读判决书时,站在被告席内的邓伟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判决结束后,他对记者讲述了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希望其他青少年不要走他的路。
表哥的“教唆”
1989年7月出生的邓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天。其实出生的“年”和“月”也是外婆告诉他的。从外婆那里,他得知自己大约两个月时,离了婚的母亲将他送到外婆家,从此很少看他。“只见过她三次,不记得她长什么样子了。”回忆母亲时,他一直用“她”称呼。
2005年至2006年,先后三次撬车、砸车偷东西的邓伟已记不清第一次偷东西的时间。他只记得,当时第一次偷外婆的钱是被舅舅的儿子教唆。表哥比他大两岁,因为偷父亲的钱经常挨打。或许印象太深的缘故,时隔多年,他依然记得当时第一次偷外婆五角钱时的矛盾心理,“拿的时候心里好害怕,担心外婆发现后会骂我、打我。”那次,外婆并没发现。尝到“甜头”的他,从此经常五角或一元地去偷外婆的钱买零食,外婆一直没发现。第一次被发现在九岁那年,当时他准备再次拿外公的钱时,被外婆看到。他很紧张,担心外婆骂他打他。外婆并没打骂他,只是教育他这样做不对。外公知道后,也只是口头教育。已经上瘾的邓伟并没罢手,之后,他还是忍不住去偷外公、外婆的钱。“当时好像有一种特异功能,知道外公、外婆钱放在哪里。不管他们怎么费心去藏,我都能一下找到。”开始,他每次只偷几元钱,后来胆心越来越大,开始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钱地偷。每次偷钱后,他都买零食和小伙伴分着吃。小伙伴们对他的“追随”,让他不顾后来外公发现后对他的打骂。
13岁那年,邓伟被父亲接到平乐。父亲和继母没生孩子,对邓伟很好。父亲知道邓伟有偷东西的恶习后,多次管教过他。在父亲身边,他再没偷过钱。
2002年,邓伟的父亲因患心脏病去世。回忆自己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情景时,邓伟低下头用铐着手铐的双手掩住脸,久久没说话。
“师傅”的诱惑
父亲因病去世,邓伟不仅失去了父爱的管束,而且因父亲生病欠债,家中经济也陷入困境。不久,初中还没毕业的他离开学校,成为街头“混混”。
“混”在街头的日子,邓伟认识了一个经常小偷小摸的“朋友”。“朋友”说在平乐没什么意思,劝他和其“师傅”一起到桂林“发展”。初到桂林,三人住店吃饭全是“师傅”付钱。后来“师傅”说没钱了,让他和“朋友”跟着去偷时,他才知道“师傅”的真实身份。不久,“师傅”突然失踪,“朋友”也悄然不辞而别。身无分文的邓伟一时茫然不知所措。饥肠辘辘的他路过虞山桥附近一家商店,看到里面有食品,忍不住从窗子跳下去第一次单独偷东西。由于不小心,他踩在有报警器的车上。“当时报警铃一响,我一下就吓傻了。”善良的店主念他初犯,自己又没造成损失,简单教育后就把他放了。此后,邓伟并没罢手,而是苦练偷窃技术。
靠小偷小摸在桂林立足后,邓伟去酒吧里消费偷来的钱。因长相比较清秀,加之“生意”好时出手特别大方,他渐渐认识了一些朋友。看到一些朋友都有正当职业,他越发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矛盾的他学会用酒精和异性麻醉自己。一次,他在酒吧喝酒时,因另一个男人调戏他带去的女孩,他用酒瓶打破那人的头,因此被劳教。劳教出来后,他陷入更加混沌的怪圈——吃饭、租房、上网、泡吧、玩女人、偷东西……
欲望让他对金钱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小偷小摸,他自创一门“手艺”--撬汽车。
2005年7月23日,他撬一辆“本田”轿车,盗走车内人民币10500元。
2006年2月25日,他撬一辆现代越野车,盗走车内的尼康相机(价值人民币6600元)一部。
2006年5月9日,他用砖头将一辆帕拉丁吉普车玻璃砸坏,盗走车内一部尼康数码相机(价值人民币1800元)。
……
“庆幸”坐牢
去年6月的一天晚上,在市内某繁华地段伺机准备撬车的他被民警发现。后来,民警带他指认现场时,趁民警放松对他的警惕,他借机逃脱。
逃脱后,他先到海南看外公外婆。走前,他还买了许多桂林的土特产。“小时候外公说,如果我好好读书,将来就送我去当警察,可现在……”想起小时的梦想,邓伟开始难过。他说,外公外婆已经七十多岁,现在老人还不知道他的事。“他们知道肯定受不了。”他不想让外公、外婆知道他坐牢的事。
在海南尽过孝心,邓伟逃到深圳一家饭店当传菜员。虽然当传菜员很辛苦,工资每月也只有一千多元,没盗窃时一两天得的多,但他感觉花这样的钱特别塌实。由于工作出色,两个月内,他从传菜员升为领班。
邓伟逃脱后,民警很快将其列为逃犯上网追缉。在深圳打工期间,一次邓伟用QQ同昔日同居的四名女孩聊天时,无意中向一名女孩透露了自己的情况。2006年8月24日,深圳警方顺藤摸瓜将其抓获。“在监狱里可以静下心学一些做人的道理和技术,出来后就不会再犯错了。”他说,虽然从警方手里逃脱不对,但他也庆幸那次出逃。正是那次出逃,让他体会到自己其实可以选择一种更塌实的生活方式。
专家剖析秦素琼(广西师范大学犯罪心理学副教授)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本案中邓伟所犯罪行属物欲型动机犯罪。物欲型动机犯罪是指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提高个人消费水平,或者为了聚敛财富而引起的犯罪动机,并由此引发的犯罪行为。其中盗窃罪是青少年犯罪中最常见、比例最大的一种犯罪。
只有16岁的邓伟为何会沦落为一个撬车贼?思索他成长的轨迹,探究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正常的家庭生活、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是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邓伟生活在一个缺陷家庭,在他两个月大时,父母离异了,他只能跟着外公、外婆生活;13岁时父亲去世,使他过早地流入社会;又由于认识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差而交友不慎,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在缺陷家庭中的青少年,因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以及缺少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配合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容易接触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并受其影响,容易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不良心理品质,一旦受到某种因素的诱惑,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于家庭缺陷,迫使他们过早地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但他们既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又没有经济力量,只好流落社会,容易受到他人腐蚀和教唆,进而陷入违法犯罪的泥坑。
家庭是青少年教育、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青少年能学到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同时,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他们一生。所以,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