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1岁的退休教授,将画脸谱作为毕生爱好。56年来孜孜不倦练习脸谱画法,他将其中最精华的1200张脸谱收集在10本《中国京剧脸谱》里。两年前,一位日本人听说后,准备出百万元购买,但被老教授断然拒绝了,他说,我坚持画脸谱是为了国粹能传承下去,不是为了钱。
精致脸谱惊艳两博会
在日前召开的两博会上,一展台前挂出由一个个小小的彩色京剧脸谱拼连而成的“福”、“青云直上”、“弘扬京剧”、“巅峰造极”等书法字体。鲜艳生动、富于变化的脸谱传达出浓郁的中国文化韵味,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据了解,这是56年来吴元中教授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的心血。吴元中是北京人,4岁起他就开始学唱京剧,8岁便能登台演唱,12岁就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在戏曲学院,吴元中唱的是生角,画俊脸,而他却偏偏喜欢净、丑角,于是便想学画脸谱。但那时学院里生角不能随便涉足别人的“专业”。吴元中只好偷偷地学。有时师兄唱完戏,吴元中就将自己的宵夜省下来给师兄,请求让他拓脸谱。此外,为了研究鬼神角色的画法,吴元中常带上两个馒头到附近的寺院中,揣摩十八罗汉的神态。由于吴元中一直勤于收集素材,脸谱画得好,被师傅“钦点”为师兄们画脸。到1956年毕业时,吴元中已收集了800多张脸谱的画法。
琢磨出2000张脸谱画法
毕业后,吴元中被分配到刚创建的安徽省艺术学院当老师。因教学需要,他常常替学生画脸谱,自己也登台示范,以戏带功。
但这段静心钻研脸谱的时间并不长。文化大革命时期,吴元中被送到黑龙江改造。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吴元中还是没有忘记他心爱的脸谱。他常常利用劳动间隙,拿树枝在地上练习眼部的画法。
1980年,吴元中终于离开了北大荒,回到工作岗位,重新扑到脸谱事业上。从执教到退休,吴元中共排演了500场戏,琢磨出2000多张脸谱画法。
画脸谱要细心观察生活
脸谱虽小,画起来却需十分细致。吴元中介绍,画脸谱要根据演员脸型的自然纹路,顺着纹路再按角色要求画。脸谱中还讲究平衡,反面角色应该画出一张丑脸,但因为戏剧是门美学,因此要“丑中带美”;而为了使正面角色有立体感,美中也会流露出丑。
艺术离不开生活,脸谱的很多画法来自于民间传说、神话甚至迷信的说法。吴元中举了“走麦城”这出戏中周仓的形象作为例子,在这出戏中,周仓为尽义气,陪着关羽一起死,因此在表现出周仓刚毅的同时,还要在脸谱中透露出一个信息———这出戏周仓有难。民间有种说法,人要倒霉时印堂发黑,因此,这出戏里周仓的脸谱在原有基础上眉心多画了三道黑线。
“脸谱来源于故事情节,都是有理论根据的,用什么颜色、如何表现独一无二的特征,笔笔下去都是学问,这都需要画脸谱的人细心观察生活、多琢磨。”
“画脸谱不是为了钱”
京剧是国粹,吴元中将与京剧同在的脸谱同样视为国粹,他也一直在为“国粹”的传承而努力。
吴元中将56年来的心血,汇聚在10本厚厚的《中国京剧脸谱》中,列入其中的1200张是未曾示人的。两年前,一位日本人听说安徽有这样一位专门收集脸谱的大家,特意来到省艺校拜访吴元中,要求购买,价格一直加到几百万元,但吴元中就是没松口,“如果我画脸谱时想到它会值这么多钱,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画脸谱是为了将中华文明传承下去,不是为了钱”。
吴元中56年来致力于中国文化事业的举动,感动了合肥市文化艺术发展处等领导们,在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吴教授的10本心血有望被安徽艺术出版社出版。对于这一结果,吴元中很欣慰,他说,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一定要留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