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7日电(记者陈国华)2月6日,是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一岁的生日,一场有关“广州文化与城市名片”的峰会在长隆国际大马戏表演场隆重召开,几大财经文化名人齐聚一堂,“指点”羊城文化,纵论长隆国际大马戏。
具有“城市运营专家”之称的王志纲从几个角度对长隆大马戏进行了分析:
大马戏是消费的奇迹,是市场运作的奇迹。
一个区域的经济形态与人均GDP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广州GDP水平10年前是3000多美元,10年后的今天已跃升过万美元,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消费欲求的膨胀,经济水平较低时人们会倾向于第一、二产业,但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区域的整体经济与消费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
长隆国际大马戏的成功,是广州日益膨胀的消费力给了它上升的空间。长隆国际大马戏自独立经营以来,短短一年时间里,所创造的营业收入比过去夜间动物世界所有营收的总和还要多。
据介绍,长隆管理团队在运作长隆国际大马戏时,以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动用了多种营销传播手段,将新闻营销、活动营销与品牌联合推广等与大马戏产品本身巧妙结合,不断打造与提升长隆国际大马戏的品牌力。同时在价格定位与渠道推广上,将渠道价与终端门市价进行区隔,拉大价差空间,极大的刺激渠道销售热情,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大马戏是广州舶来文化的典型代表。
王志纲称,广州是一个舶来文化盛行的地方,这个城市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没有自己的根。“在这个没有根的城市,大马戏能独树一帜的撑起文化大旗,并且由民营企业发起,而不是政府主导,以广州城市文化名片建设为己任,我觉得很不简单”,王志纲直陈了他所认为的长隆国际大马戏成功之道。
大马戏是“世俗文化”的成功。
很多人认为,马戏作为一种非本土的舶来文化,在短短时间内虽然能够风靡粤港澳,但毕竟非中国本土,没有历史文化积淀,没有名人传说,仅仅只是口口相传的口碑,并不足以成为“广州文化名片”。
王志纲认为,大马戏的成功,是“世俗文化”的成功。他的理由是,当年《三国演义》与《水浒传》都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但整理提炼后却成了今天供奉的“名著”与“经典”,“只有扎根于民间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长隆国际大马戏正是如此”。
同时,与会专家对城市文化有一个共通的认识:文化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就比如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它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与风貌,如纽约的好莱坞电影城;代表一个城市的历史,如北京故宫;代表一个城市的明天与希望,如大连足球、成都动漫、湖南超女……。简而言之,所谓“城市文化名片”,就是“区域内有凝聚力,区域外有号召力”的东西。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