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2月7日电(记者冯亦珍)2月7日14时20分,在上海黄浦江的瑞科船务公司码头前沿,经交通部上海打捞局施工人员45天的昼夜奋战,万吨级“银锄”轮庞大的身躯终于在沉没江底60多天后慢慢浮出水面。
2006年12月2日下午,停泊在黄浦江船坞作业的万吨轮“银锄”轮,在作业中突然自沉。这一水域航道较窄,水流湍急,流速每秒达到1.8米,来往船舶频繁。在上海海事局统一协调下,交通部上海打捞局调遣5艘打捞船和最优秀的潜水员,共128人在现场昼夜打捞。 由于沉船现场原是上海港一个煤炭码头,兼运建材,运石船在这里来来往往,撒落了大量石料沉积水底,普通的吸泥管无法将石块吸出,只能靠潜水员进行清理,影响了工程进度。此外,“银锄”轮是在船厂码头沉没,船底周围还有大量的钢板和钢丝,也加大了清障难度。由于沉船时间较长,往来船舶航行时引起的涌浪也使“银锄”轮的船体倾斜度加大,从原先左倾11.5度,加大到14度,影响打捞进度。同时,“银锄”轮的12个泥门中有1个移位进水,导致舱壁开孔的船舱全部被泥水贯通,沉船的自重增加到近7000吨。
上海打捞局潜水员以超常的毅力昼夜奋战,用高压水枪和吸泥管在水底打了十多个“千斤洞”,30根钢缆从洞中穿过船底,像网罩一样将“银锄”轮捞起,使得船舶在整体起浮的过程中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船舶周围绑有2对800吨浮筒和3对500吨浮筒,浮吊船“勇士”轮、大型浮吊船“大力”轮同时起吊,总起吊力约8500吨。 “银锄”轮的起浮作业全部耗时约6小时。“银锄”轮起浮后,将用抽水泵连夜封舱抽水,预计7天至10天后完成抽水,然后再返回船厂继续进行改装、维修。
上午10点,整个作业现场已围起白色围油栏。“救捞3”让开了“银锄”号靠岸的泊位。两条浮吊船的钢缆,都已固定在沉船上。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油污泄漏情况,有关各船上都在尝试消防水龙是否通畅。沉船船底的5对浮筒正在充气,预计到下午1点左右,将达到打捞要求。
预计下午1点30分,“银锄”开始出水。选择这个时间,和黄浦江的潮水起落直接有关。整个过程中,海事部门巡逻艇随时待命。
2006年12月2号在上海南浦大桥浦东桥北侧200米自沉的1.5万吨级“银锄”轮,自沉原因已经有了初步结果。打捞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据了解,这艘“银锄”号万吨级轮船,原是一艘滚装船,主要用于运输汽车,在半年前,它停靠码头进行改装。从滚装船改造成挖泥船,目前内部改装几乎已经完成。据初步推测,为方便挖泥,专门设计有一个泥门,“银锄”自沉的原因可能就是船上的这个“泥门”没有关好所致。至于确切的事故原因,还要等“银锄”号沉船整体打捞上来后,才能最后调查确认。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