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开发建设已给海南省海岸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和压力。”在今天(6日)的海南省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海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建海南省委员会共同提交了一份12页的书面发言。
客源增长率已远远跟不上客房建设速度
海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二居所成为海南多年来的建设目标。
由此,南起三亚北到海口,沿海南东海岸黄金度假带形成了亚龙湾、三亚湾、大东海、博鳌、海口市的多个滨海房地产开发群落,包括黄金西海岸、海口湾、海口新外滩、海口姊妹岛等。
在《海南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计划5年内开发投资458亿元,力争201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
海南省房地产业的利好政策吸引众多财团抢滩,滨海房地产建设继续迎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支持这一结论的是海南正在和即将进行的一系列大型滨海房地产项目:香港和记黄埔、盈科地产、新鸿基地产和上海联合体计划共同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开发三亚海棠湾;世纪金源投资集团计划投资58亿元人民币开发三亚的三美湾;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推出二期9100亩黄金土地开发;香港华润集团计划投资上百亿元人民币开发万宁的石梅湾和神州半岛……
被称为“天下第一湾”的亚龙湾,以其美丽的海景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但近几年来,亚龙湾开始步入超常规发展期,房地产过度建设现象严重。目前,7公里多的海岸线上已有12家酒店以及中心广场、贝壳馆、蝴蝶谷等景观,仅2004年6月至2005年年底,客房总量从2857间迅速上升到5616间,增长率高达97%。这样一来,客源增长率已远远跟不上客房建设速度,但亚龙湾的房地产建设仍在大踏步前进。
在亚龙湾,目前在建和即将开工的还有凯悦、香格里拉、亚龙湾国宾馆、兰溪谷等度假酒店,以及欲“打造中国度假区第一社区”的120栋独立别墅——亚龙湾五号度假别墅、1000~1300个联排别墅——亚龙湾红霞岭俱乐部。这些建设项目均计划在3年内完成。
190万平方米的海岸原生态植被遭到破坏
“滨海房地产的开发建设对海南省经济建设和投资增长贡献巨大,但如此迅猛的建设,对海南省滨海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压力。”海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建海南省委员会的发言如是说。
该发言详细描述了滨海房地产开发建设给海岸生态带来的4大影响和压力,不少事例和数字是首次披露。
首先是原生态植被遭破坏严重,海岸基本丧失防风功能。为了更好吸引投资,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对生态海岸进行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对海岸原生态植被破坏最为严重。
海口市的滨海大道是该市主要交通干线,从海口市区穿过海口湾直接横贯于海口黄金西海岸的沿线,长达38公里。作为主干道,滨海大道宽度超过50米,且道路多处离西海岸最高潮位线近达50米,有的仅10米。
按道路面积测算,海口滨海大道至少破坏了190万平方米的海岸原生态植被。实际上,海南省已有多处海岸的原生态植被遭受破坏后,基本丧失了防风功能。
滨海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另一后果是海岸侵蚀加重,海岸线后退明显。
2002年,三亚市为把三亚湾建成度假型房地产基地,对原有的基岩、沙岸、珊瑚礁、红树林、野菠萝、海草等海岸生态进行大规模清除。这些行为导致了三亚湾海岸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明显。自2002年以来,三亚湾海岸线以平均1~2米/年的速度向近岸推移。三亚湾海坡段海岸上世纪50年代修筑的碉堡到了几年前距离最高潮位线约有4~5米,有些如今已轰然倒塌掉进水里。
有专家指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三亚湾海岸侵蚀的速度,不出几年,花巨资修建的三亚湾滨海大道将难以保住,附近酒店宾馆的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滨海房地产的生活污水也对海南省海岸生态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由于海南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差,滨海房地产普遍存在生活污水直排、间排大海现象,严重污染滨海近海海域。
海南省18个市县中有13个分布在滨海地带,但只有海口、三亚两市有污水处理厂,琼海市也曾建污水处理厂,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法运营。因此,全省18个市县,除海口、三亚外,其他市县城市污水直排大海或经河流、暗渠间排大海,给海南省滨海近水海域造成严重污染。
据《海南省海洋环境公报》报道,经过近几年滨海城市生活污水的直排,近水海域水质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重点排污口临近海域水质量在逐年恶化。
2003年,海口市生活污水重点排放口——龙昆沟入海口临近海域水质监测表明,入海口附近海域海水为4类海域或劣于4类海域水质面积1平方公里。2004年,受污染面积增加至6平方公里,重度污染海域面积达3平方公里。
据群众反映,沿海口湾杜鹃路直流大海的疏港渠,承接分布在金贸西区、秀英东方洋、电力村上百个楼盘的生活污水直排或间排,宽达50米的沟渠,污水横流,恶臭熏天。在出海口处,污水把海水染成一片黑色。
在海南省房地产建设较热的海滩,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水直排海滩,加剧沙滩泥化的现象。“沙滩泥化现象加快,沙滩存在不同程度的变黑”,是滨海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又一恶果。
据了解,琼海帝国花园因建设超过了最高潮位线,后遭海水冲刷、侵蚀,帝国花园大部分地基崩塌,墙体断裂,给沿海生态景观造成严重破坏。后来,琼海市政府不得不对其拆除,以恢复海岸生态景观。
保护海岸生态环境遭遇执行难困境
滨海房地产建设为何能够如此肆无忌惮?海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建海南省委员会的发言认为,主要是保护海岸生态环境遭遇执行难困境,海南省的相关立法滞后,决心不足。
目前,国家出台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对保护海岸生态环境有所规定,但无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相关职能部门出现执行难困境。
1996年,林业部出台的《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明确了200米内的海防林地不得规划为建设用地,但这只是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低,无法有效打击各种破坏海防林的行为。
海南省立法滞后和决心不足,使管理和执法缺乏合理的尺度,给滨海房地产建设破坏海岸生态环境提供了空隙。
2006年3月,海南省人大通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加强重点景区、沿海重点区域管理的决定》,明确保护海岸生态环境的具体条件,“为了保护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防治台风、海啸、暴潮、海岸塌陷、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至少100米至200米的范围内不得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
但这个《规定》同时称,“具体界限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因重大建设项目需要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审批”。专家认为,这条规定给地方政府进行滨海房地产规划时提供了随意性操作的条件。如《海口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就明确规定:五源河以东至秀英港地段的沿海岸线新建建筑物,只需从平均高潮位向大陆后退50米。琼海市开发区沿海岸线建设公路,规定离最高潮位线只有90米,且在这90米范围内仍有许多建筑物存在。
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目的,长期以来治污决心不大,加上新官不理旧政,不敢面对现实,环保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导致城市污水处理水平低,大量房地产小区污水无法实现并网截流,多数直排大海,严重污染海岸生态环境。
对于滨海房地产建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普遍现象,海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建海南省委员会提出了8条建议,主要是:从国家到海南,都应尽快对保护海岸生态环境进行立法,并作出明确规定;要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办法,与相关市县、单位、项目签订海岸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书;由政府筹资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工程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