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汪永安)“穿着布鞋去种稻,旱播旱管产量高。”这一在旱地里大面积种稻子的梦想随着省农科院植保所成功研发出旱稻除草剂,目前已变成现实。
2006年,省农科院植保所在肥东、长丰等15个县以及马厂湖、寿西湖等6个国营农场以提供旱稻除草剂、除草技术、旱稻种子、旱稻栽培技术的方式示范旱稻3000亩,取得成功,不少地块亩产达500公斤,已接近水稻的产量。
旱稻是一种在全生育期不需建立水层,能够在近似旱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殊稻类,外观上以及食用口感与普通水稻并无不同,用水量不到普通水稻的1/5。作为典型的节水节能作物,旱稻被农学家誉为我国3亿亩旱地开发的希望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就我省而言,江淮分水岭和淮北地区水的短缺十分严重,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已不可能,增加水稻总产也非常困难。要大力提升稻米产量,发展旱稻是唯一途径。
虽然旱稻具有耐旱、耐涝渍、节水节能、省工省时等诸多优点,但旱稻田杂草难防难除,却是一道世界难题。省农科院植保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研制旱稻除草剂,现已开发出定型的土壤封闭除草剂和苗后茎叶除草剂系列配方多个。从2004年开始,他们使用6个苗后茎叶除草剂在江淮分水岭地区、沿淮低洼地区、大别山区、淮北平原开展旱稻除草剂示范和旱稻试种,取得了成功。王振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旱播、旱管,旱稻除省去了育秧环节,每亩还可省水费、插秧人工费,而使用除草剂的成本每亩仅在25-30元左右。因此在产量相近的情况下,农民种植旱稻的积极性很高。
目前,省农科院正抓紧进行3-5个旱稻除草剂品种的登记工作。今年他们准备用筛选出的3-4个性状优异的旱稻品种推广示范1万亩,明年的目标是3-5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