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日,中消协联合重庆等六省市消协(消委)发布《商业服务消费体察活动报告》,披露了商场和超市促销中隐藏的猫腻,证实确有一些商家借打折让利之名,行价格欺诈之实。
其主要表现例如:“全场3折起”难觅3折商品。
返券式打折哄抬物价。对购物返券的派送和使用,不少商家预设限制条件,如“特惠或打折商品不在活动之列”等,并以“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超市)所有”作挡箭牌。某商场明示“买500元赠50元票券”,却未告知这50元券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再消费300元时才能使用。再某商场国庆期间搞促销,可活动最后一天晚上商场广播通知“消费者必须当晚将返券用完”,很多消费者只好弃用剩余返券。
有关专家指出,返券促销其实是目前商场的商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体现,为了自身谋利,商家利用顾客贪图小利的心理哄抬物价,消费者是最终受害者。
擅自减免“三包”责任,尤其对促销商品或赠品。被暗访的44家商家中,有4家挂出“特价和打折商品不退不换”告示;另有4家声称“有奖销售,奖品无偿赠送,质量问题概不负责”;某商场皮鞋专柜规定:特价鞋售出概不退换;某手机市场规定:特价手机保修半年,不予退还。
此外,虚高原价假打折、明码标价高于实际卖价、赠品奖品任意缩水等,也是商家惯用把戏。
据介绍,中消协组织的这次消费体察,共有重庆、广东、湖北、四川等地100余名志愿者、义务监督员参加,前后历时4个月。暗访了44个大中型商场、超市,其中,重庆有六七家在被暗访之列。
结果显示,目前的商业促销,不规范行为普遍,涉嫌价格欺诈。被调查商家中,有四分之一的降价商品未按规定使用降价标签;四成以上不如实标出降价或折扣原因;有近五分之一在部分商品及专柜未参加优惠促销活动情况下,却宣称“全场促销”;有14%的促销折扣与平日相同,却假称折扣更大;有9%不如实标示赠品价格、数量等内容;有14%的存在赠品价值与承诺不符。(记者陈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