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探摸队昨日顺利完成任务,与本报记者挥手致别。
已解之谜:
船体主体木材为马尾松
尾部为生活区,“水密隔舱”装瓷器
船体沉没没破坏文物
未解之谜:
船尾缺口是否致船沉没
古船到底装载多少宝
船底是“尖”还是“平”
昨天中午1时,在海上作业近18天的“南天顺”号探摸船顺利完成“南海一号”原定计划的三项探摸任务,撤离作业现场,并由“德华”号牵引着预计今晚11时左右到达广州。
这是最后一次对“南海一号”进行探摸,今年3月中旬,广州打捞局将对“南海一号”进行正式打捞。
经过十几天抽淤作业,“南海一号”四周的淤泥基本清理干净,深藏在海底800多年的古沉船船体终于显现出来。据水下考古学队员介绍,通过水下探摸,发现了“南海一号”船尾左侧有一个较大的缺口。
文\图
记者王广永、龙成通、黄文生
考古新发现
船尾左侧现大缺口
昨日上午9时,记者在“南天顺”作业现场了解到,6日晚上10时许,待钻出最后一段泥样后,“南天顺”的最后探摸工作彻底完成,古船船体的基本轮廓已显现。
6日晚10时许,“南天顺”钻出第二处海底50米深处的最后一段泥样。至此,对水下地质取样任务也彻底完成。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探院丁文俊工程师告诉记者,他们在水下地质取样任务中,50米深处并没有发现特殊物质。他们每隔3米就取一个样,并给每一个泥样设计编号。丁文俊工程师表示,先对这些泥样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再分析出地下每一阶段泥土的灵敏度与承载力,这样可为“沉井”下放速度提供参考依据。
打捞“南海一号”副总指挥王仁义说,“南海一号”的清淤工作完成后,船体整体显现,古船的首、尾长度与船体的宽度经水下电子仪器和人工测量,已得到精确数据,而这次得到的数据比上次测量的结果更为准确,但暂时不方便透露。他表示,春节前他们会制出一份详细探摸总结报告上交省文化厅,届时省文化厅再将其统一对外公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魏峻也告诉记者,这次得到的数据和上次测得的沉船长约24米、宽约9.6米相差不大。
记者通过水下考古队员了解到,随着清淤的不断进行,“南海一号”的尾部逐渐显露出来,沉入海底800年之久的古代商船终于露出,而工作人员发现该船尾部出现一个很大的缺口。据魏峻介绍,出现缺口的地方位于船尾的左侧,该船尾部一般为船员的生活区,船员饮食的地方。魏峻告诉记者,具体原因暂时还不清楚,是否因尾部这个缺口而导致沉船这个都很难说。
据介绍,由于尾舱只是船员的生活区、厨房及尾舵部位,并不是放瓷器的地方,而珍贵瓷器等文物放在船舱“水密隔舱”里,文物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此外,王仁义还向记者透露一些关于清淤的细节。他称,由于“南海一号”在水下时间久远,木质结构变得十分“弱”,他们只是对沉船的周边进行了清淤,抽淤时并没有触到船体,更没有对船的底部进行探摸,所以目前还不知道沉船底部为“尖底”还是“平底”,不过船体的基本轮廓已基本显现。
船长回忆:
与“南海一号”结下不解之缘
陈保进,一位50多岁的老人站在“德华”号甲板上,晨光轻轻扫过他的脸。他见证了“南海一号”从发现到打捞的整个经过。
陈保进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兴起了一股“探宝热”。英国海洋探测公司3名队员在图书馆中找到一份旧报纸,称一艘名为‘YHRHYNSBURG’的东印度公司的船载着6箱白银,385.5吨细锭在中国阳江的南海海域发生海难,沉入海底,但报纸并没有说明沉船的准确位置。广州捞救局承接了该英国探宝队的业务,而陈保进就是“救捞207”号的二副,负责管理“探宝”的仪器和设备。
“20年前资料缺乏,技术也跟不上,使用的是声呐技术,并以海上的三个小岛为点设立坐标,分成若干个区域,利用声呐技术进行搜寻”。陈船长回忆,他们在搜寻期间也发现了几条沉船,但最后都不是他们所要找的船。他清晰记得,1987年7、8月份的一天,声呐技术仪器颜色突然变深,“肯定水下有东西!”首先派潜水员潜到水下,但由于淤泥太厚,潜水员并没有获得任何发现。
最后,为了节约成本,英国人把1吨多重的抓斗放到海里去抓,结果“一爪子”下去抓上来百件的文物,里面有瓷器、铜器、锡器、镀金器、铁器等等,可惜的是瓷器都烂成了碎片,只有几件是完整的,陈船长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还看到捞出一条足有三米长的“金”链子。
考古学专家发现打捞上来的物品为文物后,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中止合约。陈船长笑着说,“我今年50多岁了,当年发现‘南海一号’至今一晃已20年了。”
打捞计划
改装“半潜驳”平移古船
今年3月中旬,广州打捞局将对“南海一号”进行正式打捞。昨日下午,记者从广州市打捞局获知,目前有四艘“半潜驳”可完成水下平移装载“南海一号”的沉箱进“水晶宫”。这四艘“半潜驳”分别为“重任1500”、“重任1501”、“重任1601”和“重任1602”,他们均可下潜到水下,且都可承载“南海一号”的沉箱。目前,打捞局正研究选用哪一艘“半潜驳”来完成平移任务。选定后,将在其甲板上安装密封材料,防止打捞时沉箱底部出现渗水、漏水。
问题探讨
称“平头船”为时尚早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劲告诉记者,水下的能见度非常低,潜水员的数据基本是靠触摸得到,所以有媒体称“南海一号”为“平头船”为时尚早。魏峻也表示,水下探摸反馈的信息显示,古船船头有平的部分也有弯曲的地方。
当记者问及“南海一号”是否为“广船”时,魏峻称,“暂时还不能这样说。但宋代的造船业一般是就地取材,因此以马尾松为主体木材的‘南海一号’应为广船或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