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了请闭眼……杀手‘杀人’……你被‘杀’了!”“杀人”本来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词儿,可是现在它却成为了都市时尚男女们的口头禅。当你无意间听到朋友、同事或同学相互招呼着周末去“杀人”的时候,可别大惊小怪,他们所说的“杀人”是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也就是杀人游戏。
一听到“天黑了请闭眼”,便想起了王志文主演过的那部同名电影,让人倍感亲切。这种游戏从美国硅谷引进后,很快受到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和白领的喜爱。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00多万人参与这一游戏,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甚至建立了专门以“杀人游戏”为主题的俱乐部,拥有会员数千名。在搜索引擎中搜“杀人游戏”,结果更是无穷无尽。很多人都持一种不反对、不拒绝的赞同态度,“杀人”只是一个代号,在放假的时候,在工作休息之余,在与同学、同事、亲人一起用餐的时候,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只要你想去做,便可以痛快淋漓一把,让神经狠狠地刺激一下,让心灵好好地释放一把,显然是没有什么不好的。
然而,“杀人游戏”的风行,最终还是引起了一部分社会学家的担忧,他们认为游戏名称本身具有引导暴力、宣传暴力的煽动性,游戏的普及化和高热化容易冲淡人们对于杀人行为的罪恶感。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无论这个人平时是多么纯真善良和诚实,一旦在“杀人游戏”中扮演杀手角色的时候,都要竭力隐瞒自己的身份,想尽一切办法除去有威胁的人,最终“杀”光所有的人,在这其中欺骗、谎言、伪装都是必需的手段。那么,长此以往,“杀人游戏”是否会将人性引向虚伪、欺诈?都市白领究竟为何如此热衷于“杀人游戏”?这种游戏是否如一些社会学家所担心的那样,会将人性引向虚伪和欺诈?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必须直面问题的实质。
许多年前,看电视成瘾是对青少年最大的危害,如今还有谁在提这个话题?如果社会学者或媒体有兴趣,不妨对沉迷于此类游戏的人做一个调查,看有多少错在游戏本身?诚然,政府与游戏商都有责任携起手来,共同面对由此产生的负面问题,如尽快建立完备的监控管理制度、为游戏玩家提供心理辅导和上瘾症治疗等等。但是,社会舆论不应该一味地指责游戏本身。也就是说,游戏不过就是游戏,不能承载太多的道德与法纪因素。难道真是游戏误人,游戏害人吗?在这一点,我比较认同社会学家王开玉的看法,即“杀人游戏”只是真实模拟现实社会中正当竞争被淘汰的一个过程,游戏中的伪装和狡辩,相当于竞争过程中采取的种种策略,这种游戏的风靡是当代青年面对各种竞争压力内心不安全感的表现。“杀人游戏”提供了一个脱离现实的虚拟空间,可以让人暂时退出社会舞台,在游戏中得到缓解压力的机会,游戏中的“杀人”和辩解都是适时的发泄,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不会有特别明显的负面影响。
凡事都会有利弊两个方面,游戏也不例外,时时都应有度的把握。所谓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游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是“杀人不眨眼”的妖魔,纵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反面案例,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迷恋于游戏而不能自拔的毕竟是少数,而更多的只能称得上是爱好者,他们对游戏的热爱是健康的。毫无疑问,游戏对充实业余时间,为生活添加乐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反过来,也正因为有了人们的参与和支持,各类游戏才层出不穷的出现,游戏娱乐产业才得以发展。
游戏本身无关是非,需要提醒的是,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且宝贵的,只有认清游戏的两面性,有选择,游戏内容健康,控制游戏时间,游戏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不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