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集中区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作者:俱凝搏
选矿厂排放的尾渣、废矿石随处堆积,形成的淤泥严重淤积河道。作者:俱凝搏
矿主:暴利驱使顶风而为 靠山吃山。当地村民没有更好的致富项目,自己开个鸡窝矿,或在别人矿点、选矿厂打工,也能有可观收入,而对于一些矿主来说,更是“机器一响黄金万两”。本来太行山星罗棋布的小铁矿,储量少,品位底,是属于“矿产法”规定的不宜或禁采之列的,然而,短期利益驱使,刺激他们不惜逾越生态环境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警戒线。
记者所到之地,都能听说现在山里人开矿后变富了。内丘县的侯师傅说,自从开矿后,山里许多村都有几辆不错的车,而且一些矿主除了在本村建有不错的居所外,还在内丘县城甚至邢台市买了房。据了解,在矿上打工一天收入三、五十元是常事,如果干包工一天可能收入二三百元。即便是从矿上用机动三轮车倒矿一天也能收入二三百元。如果是自己开个小鸡窝矿干好了一天可能收入几百元,而如果是大矿点,矿主一天的收入更是可观,据知情人士介绍,有的矿点日收入达十万元。丰厚的利润成为一些人顶风生产的重要原因。
曲阳县的李师傅说,自开矿后山沟里的人确实比原来富了不少,但人富了,可环境破坏太严重了,河水变污了,山体被损害,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李师傅一句反问,凸显了开矿人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
政府:监管不力禁而不止 记者在各地调查时,几乎都能听到同样的一句话“只要上面有人就能干”。原来现在各地都加强了管理,一些地方甚至还对采矿和选矿进行过集中联查。然而,许多人认为,关闭的都是没有关系的矿主,只要有关系照样生产。
易县的张师傅告诉记者,你们看到的只是沿途路边的,而每一条侧路进去都有矿点,并且到了晚上路上运送矿石的车辆更是车水马龙。记者问他,当地对开采破坏山体,选矿厂侵占河道和耕地管不管时,他说,只要有人,就没人管,即便管了,用钱打点到了也能接着干。在邢台县南小庄附近,记者在路边一铁矿点边上,遇到一位自称是西黄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的人。记者以想搞矿的身份问他周边还有没有矿。他说,有,并且想搞的话可以到镇政府找他帮忙。
记者与当地一些政府部门沟通,他们大都解释,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私采滥开行为,并且不间断进行打击,但当地人“有钱有人就能开采”的说法和记者看到的热火朝天开采生产的矿点和选矿厂场面,使当地政府部门所谓“严加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太行山区本来就生态脆弱,植被少,缺乏涵养水源、调解地面径流能力,雨多时洪水宣泄而下,雨少时河川干涸断流,形成大雨酿水灾,缺雨遭旱灾。据统计,在1996年洪灾中,河北省太行山区受灾县波及到91个,涉及881个乡镇,1.59万个村庄,受灾人口1517万人,直接经济效益456.3亿元。可见改善太行山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任务并不轻松。
改善生态环境,解决贫困状态,决定了开发太行山资源应当从长计议,也正是有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使太行山区在20多年的开发中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居民收入得到提升,然而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和贫困”两大主题。私采滥开,对于暂时缓解贫困起到一定作用,但长远来看,生态环境的破坏带来的可能是无法弥补的生态灾难,而资源的有限性必将重陷生态贫困,以此方法来解决贫困无异于饮鸩止渴。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