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无疑是中国基金业载入史册的一年。首发规模4000亿元,总规模8000亿元,新开户800万户,“基民”总人数1500万人,63只基金收益翻番……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透着基金业史无前例的牛气。基金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以及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理财工具。
中信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丁楹表示,在我国基金业走上繁荣之路时,要居安思危,决不能让繁荣昙花一现,基金业需要从成长走向成熟。
丁楹认为,2007年将是中国基金业从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第一年。在他看来,投资理念、风险控制、规范经营等各方面都是基金管理公司应该重视和发展的。“只有这些方面的坚守,特别是风险控制上的严格把控,才能使基金业走向成熟”。
那么,如何在当前爆发性成长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做好风险控制呢?丁楹认为,首先要在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上下功夫。比如,为防止投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风险,中信基金制定了严密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关联投资交易的管理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通过系统设置及复核手段严格防范关联交易的发生,保证了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最大化。
丁楹说,在中信基金内部,一个投资策略的实行,投资总监必须先经过投资管理委员会的授权审核才能批准下面的基金经理实施开展。基金经理接到投资总监的指令后再向各个集中交易室传达投资指令。而集中交易室在执行完基金经理的投资指令之后必须立即反馈指令的执行情况,然后基金经理再将执行情况报告给投资总监,最后由投资总监上报投资管理委员会进行报告备案。而这一系列步骤的整个执行过程要同时在监察稽核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投资风险管理委员会这三个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打破了以往纵向的管理控制模式,而是改用更加完善和安全的矩形管理机制。
当记者问及中信基金在风险控制上的经验时,丁楹介绍到,在风险识别上,中信基金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工作流程来识别风险。自上而下是根据中信基金总体风险控制的需要,将风险分解到各个部门及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使风险在各个部门和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被识别和确认。自下而上则是各部门对工作流程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识别,并确认风险可能对其它部门和公司整体造成的影响。
在风险评估方面,中信基金则是在风险识别和确认后的基础上,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量化或非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和关键业绩指标对风险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监控措施。
丁楹最后表示,优秀的基金公司应该重视市场的长期价值,并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在追求业绩排名的同时,更应该将目光放到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上,而风险控制无疑是基金常青的根本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