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少东)监测从地头到餐桌,出了问题,追溯又可以从餐桌查到地头,直到找到“正根”。本市建立的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像是给蔬菜的生产、销售流程加装了“电子眼”。日前,这套“电子眼”抓到了首个蔬菜农药残留“违章”,而且一直查到了产出这些蔬菜的大棚。
通过蔬菜质量追溯把“问题菜”挡在餐桌之外的是小汤山特菜基地。在近日的一次例行农药残留抽检中,发现一批新西兰菠菜样品农药残留超标,质检员立刻通知加工车间停止该编号蔬菜的加工。根据这些蔬菜的编码,质检员在质量追溯体系中查到了这一产品为密云某蔬菜园区的02097号大棚生产,马上通知基地技术人员停止该温室蔬菜的采收,并对已采收的蔬菜进行了封存。从发现问题到封存问题蔬菜,整个过程不过20分钟。后经调查,造成该批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是因为冬季气温低、光照弱,农药降解速度较慢,蔬菜采摘时尚未达到农药安全间隔期。
小汤山特菜基地农艺师林源告诉记者,以前发现类似的农药残留超标,只能查到某一地区的某一批次蔬菜,而质量追溯系统则直接“盯”到了生产这些蔬菜的具体温室。在蔬菜质量追溯体系中,所有的蔬菜生产地块、温室都进行了统一编号;蔬菜的播种、打药、浇水等全部生产过程也都记录在案,最后,在蔬菜采摘包装时,所有这些蔬菜的信息在追溯系统中生成一个24位的安全追溯码,在电脑前一扫就能查到蔬菜“身世”。发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生产者,并追查原因。
据介绍,今年全市实现可追溯蔬菜的试点企业达到了40家,全市可追溯蔬菜品种数量由去年的120多个增加至150多个,并在全市71家超市设立了专柜,可追溯菜日销售达到17吨。RJ025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