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发布《2006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今年将“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加强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的协调配合”。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昨天对早报记者指出,“价格型调控”说的就是动利率,不存在歧义。
自从去年11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速开始抬头,12月更是达到了2.9%的三年新高,加息便成为了市场中挥散不掉的“口头禅”,而每个周五,更是被视作央行动手的“高危”时段。
昨天又是一个周五,央行网站在傍晚6点左右发布了《2006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虽然并未宣布加息,但却被市场看作一个“加息预报”。
报告强调了当前的通胀压力,称未来价格上行风险有所加大、整体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同时,从需求拉动方面看,投资和信贷需求旺盛,出现反弹的压力较大。
为此,“今年将加强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的协调配合”,应“灵活运用利率工具,提高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效果,逐步发挥价格杠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价格型调控就是动利率,这方面不存在歧义。”张军昨天表示。而央行去年三季度报告中,主要强调数量型调控,即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根据外资投行此前的普遍预测,今年央行有可能在加息的同时,继续提高准备金率。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的报告将“改进流动性管理”和“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各分一章节进行了大幅阐述。
此外,央行也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配合其他政策措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进一步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对于资本市场,央行昨天的报告表示,将“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改善金融资产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