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没有‘油水’服务就打折”
——经济适用房建设遭遇“软阻力”
新华网北京2月1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陈芳、邓华宁)北京天通苑住宅小区的一个经济适用房房号被“炒”到十几万元,这一新闻见诸媒体报道后,经济适用房“一号难求”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审批环节:手续繁琐拖沓
南京仙林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南京市最大的一家专门从事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国有企业。谈起经济适用房的审批环节,公司总经理周华山颇感头痛:“表面上看,各级政府都很重视经济适用房建设,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个相关部门的手续办理极其繁琐。我们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配备了四五个人员,专门和政府部门打交道,进行前期运作。”
据了解,政府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审批过程,与对普通商品房的要求相同,而周华山则说:“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许可证往往要办四五年,而普通商品房的土地许可证在招拍挂之后,往往只要半年就能拿到。”公司承建的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按照市政府规划,在2004年10月就有拆迁户入住,可到了年底,这个项目连土地规划许可证还没有拿到。
“土地许可证办理严重滞后,主要是因为经济适用房是政策房,土地属于无偿划拨,相关部门从中得不到‘好处’,没有积极性。”仙林房地产开发公司总工程师胡晓琴无奈地说。
她介绍,公司曾经受政府委托,开发一个住房项目。一开始,政府规划为中低价商品房,有一定的利润,因此有关部门积极帮助协调农地、林地等多种性质的土地用途转换等问题。后来政府将项目更改为经济适用房,相关部门看到没有利益可得,就甩手不管了。
据了解,一个房地产项目要办齐“五证”,需盖20多个公章,这些环节除了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监管,还需要经过房管、工商、税收、建设、交通、环保、卫生防疫、消防、地质勘探、园林、人防等众多机构的审批或备案。
与一系列繁杂、冗长的手续办理过程相比,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交付时间卡得很紧,开发企业不得不一边申报,一边建设。
“因为没有多少‘油水’,有关部门给经济适用房提供的服务就打折了。”这是许多房屋建设企业从自身遭遇中总结出的共识。
“现在有许多知名房地产公司都会修建一两个经济适用房项目,这其实是一种点缀。”京城一位大型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坦言,“因为这种工程能够给自己的品牌增光。但从利润率来说,经济适用房的利润率不超过3%。建一套商品房的利润相当于辛辛苦苦盖几十套经济适用房的利润总和,加之审批手续繁琐拖沓,谁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建设过程:垄断集团高收费
随着房价不断高涨,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也在逐年提高。北京的经济适用房多在2600元/平方米到3000元/平方米,而南京市的经济适用房从最初的1500元/平方米,上涨到目前的2000元/平方米左右,今年预计要达到2700元/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本是济困项目,房价为何随商品房“水涨船高”呢?
周华山认为,这是一些有垄断地位的集团对经济适用房的收费远高于市场价格使然,开发企业利润低,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将高收费转嫁给困难户。
周华山说,与普通商品住房相比,经济适用房的选址相对比较偏僻,一般需要独立安装水、电、气等管网,而水、电、气等公司都指定自己的施工队伍,收费比市场上的价格高出了许多。目前,安装高压杆线、区内电网等设备,电力公司要收取175元/平方米的费用,收费比前两年翻一番,如果从市场上招标,价格比电力公司的要便宜二分之一。此外,自来水安装费用大约为40元/平方米,还有天然气、电信、道路、人防等方面的费用。
多家开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济适用房建设中遭遇的“软阻力”还包括银行贷款难。虽然人民银行对于经济适用房的贷款早有明文规定,要求各家银行贷款利息下调10%。但是商业银行很少给经济适用房项目贷款,有的银行还要上浮利息。“经济适用房建设是帮助困难人群,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独霸一方’的垄断集团为何就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不配合呢?”
大众呼声:请给经济适用房一条“绿色通道”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监管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片面强调房地产市场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片面强调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住房问题,对落实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履行住房保障职能重视不够;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明显不足。
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和市场引导,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终于显露变化:上半年,全国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由上年的负增长14.6%转变为增长6.1%,增幅提高了20个百分点。但投入量不足仍是主要矛盾,这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有些城市尽管喊了多年,但经济适用房项目还停留在“规划”图纸上。
南京在全国首创了严控建设规模、套型面积等“六个严控”的管理模式,使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优惠政策真正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然而,与群众的需求相比,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显然有一定差距。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说,目前,国家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提倡经济适用房建设。但由于现有体制分割、职能分工、考核评议以及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上的不统一等原因,经济适用房建设在有关手续的审批和工作协调上非常困难,阻碍了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浪费。政府办事窗口应建立经济适用房“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服务。
经济适用房要体现“经济”“适用”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认为,目前,经济适用住房从报批、设计、施工、选材到验收、交付,实行的都是国家和地方住宅商品房统一适用的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给原本属于非营利性质、由政府严格核价、针对特定供应对象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和建设难度。针对不同的消费层次,应该制定适合不同建筑类型、不同等级的建设标准。
南京市房屋改革办公室主任王珏认为,目前的经济适用房建设不可能实现市场化的运作,经济适用房项目要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几乎不可能。因此,建议经济适用房的金融风险由政府来兜底,通过政策性银行为经济适用房提供金融支持。
事件>>>>
北京天通苑经济适用房 一个房号卖了13.5万元
日前,经济适用房房号在天通苑网络社区论坛里公然叫卖,售价高达十几万元。房号怎么成为商品了?这种交易是如何实现的呢?于是记者找到了已经成功买到天通苑房号的杜先生。
杜先生是北京某著名商场的部门主管,买经济适用房是为了给大学毕业的儿子结婚时准备的。他从朋友那里听说有家房地产中介公司有房号可卖。与业务员经过讨价还价,对方要求房号费和手续费共13.5万元。杜先生说,虽然花了13.5万元买号费,但是整体上还是“赚了”。他买106平方米、价格为2650元/平方米的房子,相对每平方米均价超过1万元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来说,算是大便宜了。
更多阅读>>>>
时评:为何遭“炮轰” 经济适用房招惹了谁?
目前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使低收入者获得足够的购买保证,经济适用对象出现了错位。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错了位的经济适用对象纠正过来,将那些高收入者清除出经济适用体系,这相应就要求进一步完善一些交易透明、筛选严密、监督健全的游戏规则。需要看到,现今我们只确立了一个简单而粗略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和交易指导办法,并没有相应地建立一套完备、细致的操作模式、监管办法。这些工作没有做好,问题自然会层出不穷。
由此发现,原来真正出了问题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没有人愿意去做,是人出了问题。不难看出,制度是项好制度,论其初衷与本意,指向明确、用心良苦,就是要维护那些缺少支付能力的低收入者的住房权益。但具体到执行制度的人却未必是这样,这些人有自己的打算和私心,需要维护种种固有利益,是他们一门心思将经济适用房引上了歧途,与低收入群体的愿望大相径庭。
经济适用房该往哪里去? 要从制度上动“手术”
记者:应该如何看待经济适用房市场上出现的诸如倒卖房号、富人买经济适用房等问题?
刘洪玉:“高价买卖房号”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凸显我们的相关法规还有待完善。当前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是否建设或继续建设经济适用房犹豫彷徨,对于是否能执行好经济适用房政策缺乏信心;政策界限设置科学程度低、尤其是缺乏透明度;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政府把过多的开发建设和分配管理责任,委托给了营利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今后应该强化决策的透明度和管理机构建设,加强管理与监督,理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政府、非营利机构和营利机构的关系等基本问题。
经济适用房变味源于公权泛滥
经济适用房制度能惠及困难居民吗?
相关评论
相关稿件
· 吴新雄强调经济适用房建设销售中六个落实到位· 时评:为何遭“炮轰” 经济适用房招惹了谁?·经济适用房该往哪里去?要从制度上动“手术”· 经济适用房变味源于公权泛滥· 经济适用房制度能惠及困难居民吗?·北京天通苑经济适用房一个房号卖了13.5万元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请您,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 留言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