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点题
我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为找工作四处奔波,结果连续被五家用人单位拒绝。我知道,如今像我这样的大学生找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两会”正在召开,希望代表委员们能关注一下这个问题。
——济南某高校大四学生小孙
代表委员圆桌
省人大代表、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光烨
高等教育要警惕“高中化”
很多大学生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大一跨入学校大门起,就开始为四年后考研做准备,研究生考研的内容几乎成为了他们四年学习的全部内容,高等教育又蜕变成了高中教育。
目前众多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并不明确,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我认为,目前众多高校的教育方法、内容都相对滞后,与社会就业的实际需要脱节,必须抓紧进行改革。
所以作为我们高等院校,要更加主动地为学生就业服务,像我们学校,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和日本等国家的人力资源进行接触合作,每年都将有几百名学生到海外就业,这样可以为大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帮助学生们树立就业的信心。
省政协委员、滨州市副市长王方正
基层就业需要政策“偏爱”
政府应该在制度上向基层工作人员倾斜,建立健全鼓励措施,让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同样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途。如果最重要的工作岗位,首先从一线和基层人员中选拔,他们通过努力工作,也能跟在大城市、政府机关工作的人一样,获得一个公平、平等的发展机会,那么制度就会产生应有的引导作用。
现在一些大学生的收入比农民工还低,工作机会比技校生还少。这种结构性就业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基础制造业非常发达,吸收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体力工人来就业,而需要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
同时,现在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一种浮躁心态——“民营企业我不去,国有企业还凑合,进政府机关高人一等”。在日本和韩国,很少有大学生一毕业就期望到政府机关工作。
省政协委员、青岛银河集团董事长亓久平
学生企业之间该有更多“媒婆”
中小型企业急需专业型人才,我向来很欢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我的公司工作。但是,企业得到的人才信息是很有限的,我们与大学生之间缺少一位“媒婆”穿针引线。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制约就业机制的瓶颈问题,而诱发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供求结构的不平衡。说白了,就是他想去的企事业单位不缺这样的人才,而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却可以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找到适合的人才,只靠参加几场地面招聘会是远远不够的。我连续三年在公司董事会上讲,如果能有一些中间机构给我们及时准确地提供求职者的信息,同时把我们的需求信息发布给大学生,那该多好!但事实上,在我省这样的机构少之又少。这种中介机构应该增加,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