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2日电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从去年年初开始,哈尔滨市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根据试点村的基础条件、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五种建设模式,分别给不同经济条件的村镇提供了不同的建设途径。
模式一:推进城中村改造,集中兴建新区。结合城区规划建设,抓好城中村改造。呼兰区对位于利民开发区的裕田村和裕强村实施统一规划,拆掉危房,兴建商住楼19.4万平方米,解决了开发区用地问题,还一次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模式二:提档升级改造,全力打造新村。对原有中心镇和中心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配套。阿城市红新村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建和村民自筹等三种方式,去年一年就实施新项目11个,总投资1305万元,村民累计出资180余万元,自愿出工600多个,最终铺装硬化街路13.7公里,并同步完成了村镇的绿化、亮化、净化工作。
模式三:引进社会资本,开发建设新村。对于区位优越的村落,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阿城市玉泉镇利用磨盘村紧临高速路的地缘优势,采取市场化运作,与北京企业合作,对磨盘村、新立屯等4个村屯6平方公里范围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建成集农业观光区、旅游区、居民生活区和别墅区为一体的新村。
模式四:撤并偏远村屯,异地兴建新村。对交通不便、户数少、基础设施难配套的偏远村屯,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撤并,向中心村集中。通河县凤山镇青山村把交通不便、易受洪水威胁的下青山屯22户农民整体迁至中心村,政府出资、农户出工建新房,两户合建一栋,共建11栋,每户42平方米。
模式五:整治村屯环境,分步改造新村。对经济薄弱、条件差的村屯,从整治村屯环境入手,重点搞好“三清”,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城市规划部门和市建委村镇处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些模式不是公式,各个村镇建设还要因地制宜,从实地出发,并将五种模式与自己村屯优势结合,从而确保未来新农村建设更科学有效。作者:金鑫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编辑: 张昭国 内 国 际科 教 娱 乐社 会 体 育专 题 法 治
相 关 新 闻:
·····
综 合 新 闻:
· 访问成果·监管移民资金············构建和谐龙江··进入专题··········伊娃全裸上阵··········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