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为何‘要向政府汇报’”、“审时度势,审什么时?度什么势?”……2月7日上午是广东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两院工作报告的最后一天,佛山代表团的小会议厅中气氛热烈,几位有备而来的代表在报告中挑出不少“刺”。虽然没有政协委员“开炮”的火药味,但在场的两位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还是有些脸红,并认真向代表们作出解释。 检察院为何“要向政府汇报”?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及时向党委、人大和政府汇报,进一步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困难,为履行职责创造更好条件。 ——检察院工作报告第6页 来自顺德的代表潘棣华最先发难。他说:“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向政府汇报’,我想不明白,检察院作为一个独立的司法机关,为何要向政府汇报呢?”说完,他还补充了一句,“会不会是错别字呢?把‘政协’写成了‘政府’,但一份检察院报告应该不太可能出现错别字。”这番颇为诙谐的发言马上引来在座代表的一片哄笑声,讨论也炸开了窝。 回应:广东省副省长黄龙云也发表了意见,“我觉得这样表述应该没有错,检察院用‘汇报’这个词可能是客气了点,但这句话背后还有一句‘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困难’,向政府汇报大概是这个意思。” 对此疑问,来自检察机关的代表没有发表意见。 审什么时?度什么势? 做到严格依法,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又要区别对待,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审时度势,注重效果。 ——检察院工作报告第9页 代表林秀娟翻到检察院工作报告第9页,“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为什么后面还增加了个审时度势呢?”她接着说,检察院要审时度势,审什么时?度什么势?感觉这话放在口头上说还可以,但放在报告里让人容易误解。林秀娟的发言得到其他代表的认同。 回应:广东省检察院公诉处处长徐新励正好是佛山代表团的代表,他被代表们要求谈谈看法。他说,用“审时度势”的字眼,并非乱用,是符合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的,现在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广东检察机关每年承办的10万件起诉案件中,六成是内部矛盾激化引起的,作为司法机关,在这种形势下,并不适用“乱世用重典”等方式,要结合现状,要考虑政治效应、社会效应、法律效应。 (转自2月8日《南方都市报》) |
中国检察日报社 web@jcrb.com.cn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