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高度关注2007年度中欧备忘录以后的走势。”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纺织圆桌论坛第二届年会上,面对2006年度纺织品贸易超过20%的增幅,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孙际文再次发出警示,2007年的形势表面上看是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
孙际文曾经作为中方代表参与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的谈判,这一次,他提出的新挑战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如原油、棉花)等价格上涨等因素。
贸易规则变化成首要压力
2005年6月和11月,经过艰难谈判之后,中欧、中美分别签署谅解备忘录,以配额的形式化解了纺织品贸易争端。协议的截止时间分别是2007年年底、2008年年底。
根据达成的协议,中美、中欧在与中国进行纺织品贸易的同时,克制使用了3个“不利”条款,其中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中专门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指定的242条款。
这样的协议成就了今天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高速增长。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06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近170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400亿美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都超过20%。
2006年1月11月,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占美国市场份额的35%,金额约占美国市场的30%;2006年1月10月,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占欧盟市场份额的29%。2005年以上3个数字都是25%,占全球份额的24.5%。而2004年年底,中国出口纺织品占欧、美、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18%、19%和20%。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向记者透露,2006年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额约为2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扣除价格指数后对美出口增长了0.48%。对欧盟出口额为2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68%,扣除价格因素增幅为11%。由于遭遇设限后中国采取了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2006年对美、欧之外的地区出口额为1011亿美元,增长了27.27%,扣除价格指数对其他地区出口量增幅为18%。
孙际文也指出,由于我们很好地处理了中美、中欧纺织品的贸易纠纷,使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在市场份额、企业盈利、订单等重要考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然而,随着中欧纺织品协议最先到期,中欧业界普遍担心,2007年备忘录结束后,2005年井喷现象是否还会再次出现。
汇率变化有较大影响
孙际文表示,自从2005年7月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有效汇率对美元升值6%,对欧元升值12%。目前人民币汇率走势国内外都在看涨,只是涨幅预期有所不同。人民币短期内急剧升值造成了两个不确定因素:第一是对中国纺织品这类比较有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很弱的出口商品的国际贸易,特别是远期的汇率风险加大;第二,以热钱为主的洗钱的数量会加大,这将加剧中国政府进行调控的困难和压力。
其次,中国纺织品采取了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措施。长期来看,这有利于贸易增长方式结构的转变,短期内却给国内企业的贸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记者了解到,尽管美国并未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由于2006年中美贸易出现中方顺差,造成了美国国内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呼声加剧。而且美国业界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2008年纺织品备忘录到期后,每半年美国政府可以自主启动反倾销的立案调查。
中美纺织品贸易被看作是中美贸易的缩影,孙际文透露,今年5月,中美政府将在华盛顿启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他称,这对于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将有着重要意义。(栾璐)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