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安徽中小学校陆续放寒假 传统家访何时“回归”?

  2月份开始,安徽省各中小学校陆续放寒假。连日来,不少学生家长接到学校发来的短信,总结学生一学期来的表现,同时希望家长配合做好学生假期的生活和学习指导。据了解,目前这种“电子家访”已成为家校间沟通的主要桥梁。

而与此同时,成都市今年开展了全市10万教师寒假“大家访”活动,让所有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中,与学生及家长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一时间,“家访”这个似乎已经被淡忘的字眼又回到人们的视野中。究竟是什么让“家访”离我们越来越远?传统家访何时才能回归?这成了这个寒假里家长、社会和老师们共同需要关注的话题。

  -调查

  传统家访几乎“失传”

  谈到家访,省城的沈先生有些感慨。“女儿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至今没有一个老师来过我家,这和我读书的时候完全不同。”沈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刚上小学时就在学校登记了家庭的详细住址和电话,但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只和老师在电话中聊过几次,参加了三场家长会。不是他不关心孩子,而是不知道老师白天什么时候有空,晚上打电话又怕耽误老师休息。

  沈先生的情况在家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寒假前,记者在一所小学外随机采访了十多位家长,大多数家长都表示没有接待过老师的家访,只有两位家长表示曾有老师“登门拜访”,那是由于孩子在学校成绩下降厉害,老师上门来了解原因。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老师登门家访越来越少,取而代之更多的是电话联系,或是家长到学校去“校访”。有时甚至会出现学生都毕业了,老师还不知道其家庭地址。家长除了参加家长会时能见到老师外,很少有机会与老师接触,交流更是难得。采访中,许多家长表示,希望老师能在假期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到学生家里走一走、看一看,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地交流和沟通一次。

  “电子家访”花样翻新

  事实上,传统家访的式微,早在几年前就闪现出一些讯号。沈先生回忆说,早几年每当寒暑假放假前,教师会给学生发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内容是希望家长能够安排好孩子假期里的学习和生活。“这大概也算是一种‘书信’家访。”而随着通讯的便捷,教师和家长之间使用电话、短信沟通更多。安大附小的邱老师告诉记者:“我经常收到家长发来的消息,比如孩子早上要去看病,请个假等等。”而邱老师也经常给学生家长打电话或发消息。

  伴随着传统家访的式微,近年来,家访也开始出现一些新形式如“家校通”短信平台。每天,家长的手机上都能收到短信,告知孩子课外作业内容,孩子最近表现等等。而一些学校也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不仅可以发布校方信息,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在网站的论坛上互动交流。

  -分析

  曾被认为是“寻常事”的家访现在为何远离了教育教学生活?采访中记者发现,传统家访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以及可能会带来的一些问题都禁锢了老师的脚步。

  传统家访具有局限性

  “传统的家访好是好,但是老师因此承担的压力就太大了。”合肥第四十二中学副校长殷硕景认为,入户家访有一定的限制因素。比如说,家访需要教师做大量的事先准备,还需要教师走进学生家庭,有时候一次家访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多次走访。而现在一个教师一般至少担负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还有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以及偶发事件的处理,家访会占用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情况下,很多老师就会减少家访的次数。

  此外,大多数学生最怕老师与家长见面,有的学生一听老师到家中去家访,以为老师要告状,情绪反应就会很强烈,不愿意老师到家里去。安大附小的邱老师告诉记者,她有一次准备去一个调皮的学生家里家访,结果孩子知道后就吓哭了。家长也以为自己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一直追着她盘问了半天,事实上她只是想了解这个孩子平时的生活状态,想不到却弄得大家都不安。

  家访遭遇尴尬

  因为是面对面的交流,传统家访中有时意外出现的尴尬局面也令部分老师“却步”。李老师去年刚刚考入一所小学担任班主任,因为想了解学生的性格,所以利用周末时间走访了几个家庭,但是出乎意料却遇到了不少的尴尬。一到学生家,还未聊上几句,家长就开始张罗饭局,坚决要留他在家吃饭。临走时,家长还硬塞名酒、名烟等礼物,有的干脆直接塞红包或是购物卡。这样的阵势可吓住了李老师,后来他只得经常通过电话联系家长,以免引起误会。

  另一方面,家访时老师与家长都是初次见面,双方都有一些拘谨,很难做到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远不如电话或是邮件来得自然。此外,由于现在的通信十分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家访看上去不再具有过去那种特殊的重要意义,有时家访变得难以进行。

  -观点

  尽管传统家访存在一些局限,但其自身所特有的温情和直接性还是得到了大多数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支持,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对传统的家访仍然情有独钟,他们纷纷呼唤传统家访能“回归”到校园和家庭中。

  观点一:科技代替不了温情

  安大附小的邱老师认为,科技能为沟通带来便捷,却不能代替家访中教师和学生及其家长培养出的温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空间,家访对了解学生家庭环境、成员构成、家庭气氛、亲子关系等有很大帮助,能掌握到第一手资料。”邱老师表示,家访也更容易让家庭包括学生本人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心和关爱,是一种深度的感情交流。此外,不同于“一对多”的家长会,家访能针对一个学生的某些问题进行,效果是最佳的。相比之下,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发短消息,都只是很简单的交流,充其量只是就事论事,这样的沟通未必是真正有效的。

  观点二:传统家访是一种“服务”

  “传统的家访还是有很多独特优势的。”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的殷副校长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服务,“教师带着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心走进学生的家庭,也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平等和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师不再用那种约见式的口吻、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学生交谈,而是主动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和家长有一种亲切感。”上门家访还能看到很多真实的状况。

  比如,上学路途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上学途中有没有网吧?学生家庭中有没有不利于学习生活的不利因素?特别是那些有一定问题的学生,教师如果能够走进他们的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观点三:传统家访应是必要补充

  “传统的家访不能丢!”在采访中,很多家长都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省城邓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最兴奋和自豪的事莫过于老师来家访。他认为,“电子家访”有着很多优势,很多小事情一个电话解决问题,不会耽误自己和教师的工作,但是,传统家访应该成为“电子家访”的补充。家访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在教育孩子上形成合力。如果是比较易于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妨选择更为便捷的“电子家访”等形式。但是有些问题需要教师更为深入的了解、需要教师长期的感化,“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我们还是欢迎教师能走进我们家中。”

  -对策

  面对“传统家访”日益淡出舞台的现状,合肥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家访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能用网络、电话等取代的。教育部门近几年都在开展“双走入”活动,即“走进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要求老师们走进一些特殊家庭和问题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据了解,为了免除老师上门家访的尴尬,一些类似“家长沙龙”的沟通桥梁也成为老师们新的选择。例如,利用学校或班级节日举办活动的机会,邀请家长们一起参加,老师就可以借此机会和这些家长们、孩子们在一种宽松的环境里增进了解。(李蕾、张沛、张晓嵘、陈哲)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沈先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