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即将来临,投资者应该持币过年还是持股过年?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无论假期长短,春节仍是饶不开的“节”,这是中国股市文化使然。业界人士提醒投资者,关键点在于: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市不同。面对新时期、新市场,需要用新思维、新办法来解决持股还是持币这样的老问题。
老话题新思维持股持币两相宜
“市”不同是关键所在。对于股市规模达到11万亿、股民达到8000万的2007年的资本市场来说,与前14年的任何一年比,均不可同日而语。
即使与近3年比较,2005是攻坚之年,2006是转折之年,2007是转型之年。“转折”与“转型”,一字之差,透露出战略转型的划时代意义。“型”从量上看,要形成初步规模;“型”从质上看,要走向基本成熟;“型”从趋势上看,要避免大起大落,持续稳定发展。这种新思维告诉我们,把握“市”比把握“股”重要得多,要紧紧抓住根本,千万不要“节”外生枝。
据此,业界人士认为,2007年的股市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虽不可能像2006年那样突飞猛进,但会维持震荡盘升格局,呈现持续长牛态势。因而,春节持股还是持币,都不存在太大风险。具体地说,如果资金是借来的,或急需资金过年,可考虑抛股变现;如果买卖两闲,可考虑持股或择股建仓。总之,持股心不慌,持币有机会。
老问题新办法淡化过节免牵挂
近日来,利用春节持股还是持币的心态,以及的确有人要用钱的情况,机构忙于调仓换股,制造震荡,逼着换手。业界人士指称,老问题的关键词是“心态”。机构的过节心态是,一方面忙碌“摘苹果”(减仓),一方面抓紧“春播”(换股)。而一般中小投资者的过节心态是,持股怕被套,持币怕踏空。前者属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后着属于消极被动的心态。对普通中小投资者而言,解决老问题的新办法是,与其这种心态被利用,还不如淡化过节心态,力戒节前的操之过急,节中的牵肠挂肚,节后的追涨杀跌。
从历年股市春节前后表现看,我们也可以过个放心年。纵观股市,14年的春节行情,虽然节前有震荡,但其中有11年的行情走势在春节前是收周阳K线的,这似乎是主流资金试图通过股指的调控来反映民间传统上的喜迎新春的感觉。14年中只有3年节后是低开的,其余均是高开的。2000年、2002年均出现了大幅高开走势,甚至在1996年、1997年、1999年的高开还带来了当年的牛市行情,尤其是2006年的高开又带来了中国股市最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大多数市场人士和投资者对2007行情持乐观态度。2007年春节传统上是喜迎金猪之年,节后的行情不会差。春节期间,基本面一般都向好,没有太多牵挂可言。
老股友新股民一年之计在于春
虽然我们主张淡化过节的概念,但并不等于放弃谋划来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永远管用。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在历年春节过后的数月内均能够见到当年的最高点。换言之,即使是在行情相对平淡的年份,春节过后大致3至4个月里基本上能够出现一波级别或大或小的反弹行情。如股市低迷的2003年春节后,大盘低开但高走,两个月内就创出历史新高和年内新高。出现如此走势,包括多方面的因素:一是传统文化背景,新年新气象;二是每年的上半年,均是一年中资金相对宽松的季节;三是每年上半年都有送股、转增股的年报题材;四是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两会”召开,气氛详和,政策面也相对乐观。
针对去年以来大批新股民入市的新情况,业界人士寄语,要利用假期,多做“功课”,苦练“内功”,包括认真阅读一、两本股票书籍,学习股票投资知识和技术分析知识,增强抗风险能力;要扎实在个股上下功夫,不管大盘如何起伏,选择好的个股才是最大的赢家;有条件的股民,还可以股东的身份回访考察上市公司。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