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湾边防连官兵巡逻途中使用单兵增氧器吸氧。向文军摄
神仙湾哨卡,与北京和拉萨远隔万水千山。1月31日上午10时30分,18岁的战士李刚和一级士官谢良松,通过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哨卡接受西藏军区总医院10多名高山病研究专家会诊。经过两个小时的会诊,专家们为这两名战士拿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在旁边记录的军医余飞,眼里噙满了泪水。因为,他发出病例和会诊请示后,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总部有关方面专门部署了这次会诊。
去年10月,总后卫生部专门为神仙湾哨卡开通了全军远程医疗综合信息网。哨卡官兵有疑难病症,能直接得到全军权威医学专家的帮助,官兵不下雪山,就能看上专家“门诊”。整洁的卫生室里,便携式B超机、手提式高压消毒器、超短波治疗仪、单兵高压氧舱等医疗设备随时呵护着哨卡官兵的健康。一批批预防高原疾病的新特药品,从祖国各地送到神仙湾。冰峰直刺苍穹,雪山连片环拱,山脊沟壑纵横,空气稀薄,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一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神仙湾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这里虽然高寒缺氧,但不缺爱!指导员安广福告诉记者,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多年来,总部、兰州军区、新疆军区等各级领导机关千方百计改善哨卡工作生活条件。现在,哨卡有了能随身携带的单兵增氧器,建起了富氧室。巡逻归来,战士们走进氧吧吸吸氧,对身体很有益。通往神仙湾的路,被称为千里死亡通天路。自2000年以来,在这条路上仅新藏线这一段就有60多人献出了生命。屈指一算,一代代哨卡官兵在这里守望了半个世纪。他们引以自豪的是,先后有163位将军跋山涉水,亲临雪山之巅看望慰问官兵,为哨卡解决困难。
2004年7月,原南疆军区政委王振西上哨卡途中,行至库地达坂老虎嘴,车陷洪流,将军打开车的天窗,战士们攀上山崖,用电话线刚将他拽出,车就被洪水淹没。
暴风雪、雪崩、泥石流、缺氧,一道道死亡之险,挡不住将军们关爱神仙湾官兵的脚步。他们一次次攀上雪山冰峰,为哨卡官兵带去物资、送去温暖。
一支支服务队也纷纷来到神仙湾,哨卡的条件在不断发生变化。
吃水难是长期困扰哨卡官兵生活一大难题。
2005年夏天,上级机关专门从内地请来一支专业钻井队,哨卡官兵与工程人员并肩奋战45天,打断了10多根钻头,在坚硬的冰山上打了3个眼,但每一个眼钻到10多米深,就打不下去了。工程队的技术人员一脸无奈:“这地方,连神仙都没本事打出水来。”
去年,新疆军区领导为解决哨卡官兵吃水难题,又专门请来国内一位知名找水专家,到神仙湾实地勘察。官兵们说,几十年来,各级领导机关为哨卡打一眼清泉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光专业打井队就来过10多支。
炊事班长罗建说,以前做饭是用汽油炉,边做饭边打气,很不方便。现在,用上了新型高原炊具,干净方便。
虽然哨卡现在还是打冰吃水,但有了先进的净化水设备,一块块冰融化后,经过净化,哨卡官兵喝上了纯净的饮用水。正在做饭的罗建对记者说:“说实话,正因为有各级首长的关怀,才会有这些变化。”
士官李杰一脸幸福:“神仙湾的环境是艰苦,但我们得到的关爱和温暖,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去年春节,和田军分区司令员万宗林翻雪山、趟冰河,上山与哨卡官兵共度新春。凌晨3点,车子坏在海拔5000多米的哈巴克达坂,在漫天风雪和高寒缺氧中,他与死神整整拼搏了4个小时。在新年的爆竹声里,他与哨卡官兵紧紧拥在一起。任军分区司令员两年多时间,他13次登上神仙湾哨卡,与战士们并肩执勤、巡逻,现场解决官兵工作生活中的难题。
正在网络室上网的甘肃籍战士王海斌告诉记者,过去,通往哨卡的路经常被大雪和泥石流封堵,哨卡成了雪山孤岛,一部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连台词都能背下来。现在,“信息金桥”直通雪山,哨卡建起了网络室,轻点鼠标,就能读书、听音乐、看大片。
“一台发电机”的故事,在哨卡流传至今。有一年,发电机坏了,战士们靠点油灯照明。上级给哨卡送来一台新发电机。送到距哨卡30米的地方,冰雪挡道,车辆无法通过,全连官兵用了3天时间,好不容易把发电机抬到连队,面对高寒缺氧,发电机却发动不起来。全连官兵轮流上阵,整整摇了两天。
发电机供电,有时间限制,官兵渴望用上长明电。新疆军区和北京某科研单位联手,为哨卡建起了8千瓦太阳能发电站,使哨卡实现了全天候供电。
聊起各级领导关爱哨卡的故事,官兵们如数家珍。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一批批现代高科技成果相继落户哨卡,官兵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迟来的家书抵万金。”采访中,想起边防哨卡一封信走几个月的故事,记者脱口而出。指导员安广福粲然一笑:“那是过去,现在哨卡的变化与祖国的发展同步,一天一个样。”写信盼信已渐渐从官兵生活里淡出。记者在哨卡看到,许多官兵把守望雪山的生活和感悟写进了日记,想念亲人时,不仅拿起电话就能与远在数千里之遥的家人通话,还可以通过可视系统与山下的亲人面对面聊天。
隆冬的雪山高原,滴水成冰,气温降至-40℃。士官苏伟平指着连队的新型高原巡逻车对记者说,过去哨卡官兵是徒步和乘运输车巡逻,冻得说话连嘴都张不开。现在乘多功能新型高原巡逻车,巡逻既有速度,也有温度。为了哨卡官兵巡逻少吃一点苦,新疆军区和南疆军区装备部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为哨卡官兵献上了这份爱。
翻阅神仙湾哨卡的烈士名录,记者看到,近十年由于各种条件的改善,哨卡没有再倒下一名官兵……
在神仙湾采访的日子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官兵是在用生命守防;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军委、总部和各级领导机关对神仙湾官兵的爱,是他们用爱托起了神仙湾边防连官兵的生命之舟。
仰望静穆的巍巍雪山,哨楼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似在深情地向我们诉说这涌动在冰峰哨卡的爱……
短评
始终把边防官兵装在心中
读完这篇报道,我们从心里为神仙湾哨卡发生的巨变感到欣喜,为各级领导机关对神仙湾倾注的爱感到振奋。
在祖国的万里边防线上,有许许多多像神仙湾一样的哨卡,有无数像神仙湾官兵一样默默奉献、用生命守防的战士。与内地部队相比,边防官兵们在执勤、训练、生活中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也要有更大的付出和牺牲,为此,更需要各级领导机关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为他们解难。
当然,由于边防部队驻地偏僻,自然环境、客观条件受限,有些问题和困难解决起来并不容易。譬如,吃水、用电、洗澡、取暖这类在内地很容易解决的保障问题,在一些边海防部队却往往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想更多的办法。有时,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就要各级领导机关持之以恒地给予关注和解决。
始终把边防官兵装在心中
,是各级领导机关的分内职责,也是解决边防官兵实际困难的动力之源。登上神仙湾的将军们大多是流着眼泪上山,挥着眼泪下山。他们每来一次,山上的条件就改善一分。为啥?他们把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神仙湾发生的变化告诉我们,解决边防部队实际问题,最关键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动真情、用真心、下真功。有了对边防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的力度就大,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取得的实际效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