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烧香”病毒终于不再泛滥。昨日,湖北省公安厅宣布,根据统一部署,湖北网监在浙江、山东等8省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李俊、雷磊等6名犯罪嫌疑人。这是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
据李俊交代,其于2006年10月16日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并在网上广泛传播,造成恶劣影响。在最嚣张的时候,李俊效仿安全厂商的做法,设立病毒自动升级服务器。曾在一天之中升级8次,公然挑战反病毒软件厂商,甚至在病毒中嵌入自己的名字,其嚣张气焰不可一世。
而李俊只是武汉新洲区一名25岁的年轻人,是被捕的8个嫌疑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个,据资料显示,涉案人员最小的只有21岁。是什么让这些年轻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呢?关键是其背后灰色互联网产业链条为其提供了资金。
李俊等人交待,通过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在网络上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出钱购买“熊猫烧香”病毒的人多为流氓软件或者盗号集团的代理。“熊猫烧香”一些版本中招之后,会自动从一些网站下载后门程序,或者盗号木马程序。病毒的购买者就是通过这些为自己谋利。“这些流氓软件的推广者和盗号集团的操作者通常用几千甚至几万元的价格购买病毒软件,他们甚至还有所谓的‘合同’。”该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实际上李俊还于2003年编写了“武汉男生”病毒、2005年编写了“武汉男生2005”病毒及“QQ尾巴”病毒。通过病毒获利已成为病毒制作者的生存手段。
“目前病毒软件制作者多是被经济利益驱动,并且集团化行动。”来自金山软件毒霸事业部的病毒专家李铁军工程师对记者强调。
瑞星公司副总裁毛一丁获悉“熊猫烧香”病毒制作者被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大好事。终于清除了灰色互联网产业链条的源头。”
不过毛一丁最后提醒网民切不可大意,“由于‘熊猫烧香’的变种太多,除了这6个涉案嫌疑犯外,不排除另有不法之徒改造“熊猫烧香”,给网民带来更多不利影响。反病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王江民建议恶意软件改称有害软件
如今一提起恶意软件或流氓软件,相信网民们没有不深恶痛绝的,然而在经历了奇虎、雅虎等厂商们旷日持久的争论后,到底如何为恶意软件定性,似乎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对此,面对日益猖獗的恶意软件,昨天国内反病毒专家王江民称,建议将“恶意”软件改称为“有害”软件或“有害”数据。王江民认为,之所有把“恶意”改为“有害”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行为考虑:一是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公布了“恶意”软件的定义,这些“恶意”软件所实施的“行为”能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有害的!二是现在我们通称的“流氓软件”、“恶意软件”所实施的“行为”已侵犯了计算机用户的系统。
此外,王江民认为,“恶意”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而“有害”则更加客观,因此也会更有利于相关部门的执法和立法,避免了流氓软件和反流氓软件的对骂。
此前雅虎诉奇虎案中,奇虎因未能举证出雅虎助手有“有害行为”并将其称为“恶意”软件而败诉,随后奇虎迫于无奈且为了规避法律风险,首次把反恶意软件“恶意”两字去掉,改为“反××”软件来决定“360安全卫士”产品的去留。
曾经代理过很棒小秘书案件的协力律师事务所游闽建律师认为,奇虎安全卫士360如果只是改名为“反××”软件恐怕不能规避法律风险,××仍有指代的嫌疑。
同样,昨天,知名互联网法律专家盛邦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于国富认为,“提法的改变并不能对厂商之间的争论起到缓解作用,现在的关键不在于是怎么否定,而是在于谁有权利去否定、能不能否定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