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大四学生夏形义为救山火壮烈牺牲
生命中最短的寒假
本报记者 朱春先 实习生 王超明/文 特约记者 周春林/图
2007年2月3日,在湖南郴州桂阳青兰乡夏家村,湘潭大学大三学生夏形义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作别了他热爱的亲人和师友,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令人痛惜的是,牺牲的前一天,他刚刚从湘潭大学放寒假回到家中,这个假期成了夏形义生命中最短的一个寒假!
一场大火为一个伟大而平凡的生命画上了壮烈的休止符!
从衡阳到郴州,不过100多公里;从2006年7月21日到2007年2月3日,不到200天。
勇斗火魔
大学生因救火牺牲
正午时分山火袭来
2007年2月3日,湖南郴州市桂阳县青兰乡,在一个被当地人叫做夏家村的普通村庄,充满着过年前的喜庆气氛。劳碌了一整年的夏家村村民,正兴致盎然地杀猪宰羊、准备年货,全然不知一场灾难正在悄悄逼近。
中午12时左右,有村民突然发现,村里的后山上有一团山火,正在快速地向周边蔓延。村民组长夏兴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吹响了出工哨子,带领村民上山扑火。一场人与火的激战在这个偏僻的村寨里打响。(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夏形义,湘潭大学外语学院大四学生。2月2日,这位参加完2007年研究生考试的大学生刚从学校回到老家,原打算利用这几天时间再温习一下功课,好留足时间与家人欢度春节。这天,夏形义的父亲夏金平还在外地打工,弟弟和妹妹手头也有一些事在忙,要想全家团聚一起唠家常,还得等上几天。
正在家中安静地温习功课的夏形义,突然听到村寨里热闹异常,伴着一声声尖锐的口哨声传来。夏形义急忙丢下手中的书本,连眼镜都来不及戴,便带上镰刀冲出了屋门。夏形义的母亲史细莲和弟弟夏形军见状也赶忙冲出家门,与乡亲们一起上山扑火。
大学生救火牺牲
2月3日是入冬以来气温最为反常的一天,当天的气温高达20多摄氏度,夏家村的山火乘着风势,迅速蔓延到山顶。虽然在乡亲们的奋力扑救下,火势有所控制,但过火面积却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危急。
刚开始时,夏形义和母亲、弟弟三人一起,在该组一个叫“涌井山”的山场扑火。十多分钟后,涌井山的火势得到控制,母子三人又转战到一个叫“石墙干”的山场扑火。由于风势大、火线长,上山扑火的人慢慢地分开了。
一名村民说:“我只看见夏形义奋力挥舞着手中的树枝,直往火势最猛的地方奔去,哪里有火就往哪里打,完全不顾刺鼻的浓烟和猛烈的火势。”
下午4时许,已连续扑火近3个小时的夏形义筋疲力尽了。突然,一股灼热的浓烟向夏形义迎面扑来,将他扑倒在地。弟弟夏形军见状,疯也似地跑到夏形义的身旁。然而一切都已晚了,夏形义在弟弟泣血呼唤中,再也没有醒过来。
“我把哥哥翻过来,看到他耳朵、鼻子都烧没了,衣服烧光了。哥哥就这样牺牲了!”夏形军回忆起当时悲壮的一幕,哭成了泪人。
山村悲歌
贫寒家庭走出的英雄
小山村陷入一片悲伤
夏形义牺牲的消息传开以后,当地群众自发地来到夏家村,慰问他的母亲史细莲。大家有的帮助联系政府部门,有的帮忙处理夏形义的后事。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失去一位英雄大学生的悲痛之中。
郴州桂阳县委宣传部干事周春林是出事后最早赶来村里的政府人员之一。他回忆道,他和有关领导走进夏家村后,老远就听到了史细莲等人痛哭声,很多村民也在一旁默默地掉眼泪,“现场的气氛异常的沉重,失去亲人的痛苦到达了极限,真的是悲痛欲绝啊!”周春林说。
夏形军带领有关领导来到出事的山头,指着已被扑灭山火的山坳说:“哥哥就是在那里倒下的,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夏形军回忆说,在出事前,哥哥当时已连续扑了3个多小时的火,“可能是体力消耗太多,再加上那股裹着烈焰的风,哥哥一下子就扑倒在地。”
贫寒家境令人落泪
夏家村离桂阳县城还有两个多小时车程,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夏形义牺牲时,当地村民发现要找一个电话报警都很难。周春林说:“夏家出了夏形义这个大学生,在当地是很光荣的,但他家的经济条件也是最差的。”桂阳县有关领导到夏家后,在夏家窄小的房子里转了一圈,好几个人的眼角都湿润起来。他们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培养出了夏形义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一家人住在4间土砖房里,家里最现代化的东西就是一台旧式电视机。”周春林说,夏形义牺牲时,父亲夏金国还在外地某煤矿打工。听到噩耗时,这个年过五旬的农村汉子一下子就瘫软在地。夏形义是夏金国的长子,身上寄托着夏家全部的希望。“我们见到他时,那种伤心欲绝的神情,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周春林说。(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父亲挖煤供儿读书
夏金国是唯一没有见到夏形义最后一面的亲人。突然的打击,让这个爬了一辈子煤洞的庄稼汉悲痛不已。回忆起与儿子在一起时的一幕幕温情画面,夏金国几次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周春林说,夏金国在讲述儿子的成长故事时,曾提到这样的细节:还在读初中时,夏形义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优秀品质,当时班主任老师家访时,对夏金国说:“这个孩子很有培养价值,将来前途不可估量!”
“很显然,夏形义的班主任老师这样评价他,绝对不是因为夏形义的成绩好,而是看中了他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他优秀的个人品质!”周春林说。
班主任老师的这一席话,对夏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那以后,夏金国托人在附近的煤矿找了份下井的工作,一拿到工资就往家里送。“当时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为夏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周春林说,夏家现在住的还是几十年前盖的房子,房子早已破旧不堪,但夏金国夫妻硬是舍不得拿出钱来翻新。
救火英雄的弟妹情深
“并不只有夏形义会读书,他家三兄妹都特会读书。只是因为家里太穷,供不起3人同时上学,他的弟弟和妹妹才主动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当地一村民说。
周春林说,夏金国为了夏形义能够安心读书,常年在外地打工,“由于多年劳累,夏金平的体内有一个长8厘米的肿块,疼痛不时发作,但为了支撑夏形义的会学业,他总是强忍着剧痛拼命工作。”
夏形义母亲史细莲也已年过五旬,她负责在家打理几亩田地。尽管很多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在家过日子,她的生活依然十分拮据,“一个鸡蛋的钱,她都要省下来给夏形义读书!”周春林说。
为了支持哥哥读大学,弟弟夏形军在初中时就已辍学,南下广东当杂工;妹妹夏桃妹14岁时也去了东南沿海打工。弟妹俩经常把他们挣的钱寄给哥哥。父母弟妹竭尽全力地苦苦支撑夏形义读书,只是期望夏形义能顺利完成学业,找个好的工作,改善全家的贫苦生活。
承载着全家希望的夏形义牺牲后,夏家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桂阳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要求当地政府,全力照料好夏家的生活。湘潭大学也组织人员到夏形义家中进行了慰问。
缅怀英雄
用行动实现生命的意义
最大特点是对朋友忠诚
“夏形义绝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让你记住的人,他总是静静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地一村民在回忆夏形义时说,从小到大,夏形义的性格都很温顺。“他大多数时间都会呆在家里,或者温习功课,或者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事。”该村民说,“但他绝不缺朋友,村里有他很多从小到大玩在一起的好朋友,他最大的特点是对朋友忠诚!”
夏形义的小学同学夏某边说边抹眼泪:“前几天我们还在商量,过年时把同学约在一起,聚一下。没想到,他却这样走了!”
“从初中到高中,夏形义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夏金国说。2003年夏天是夏家人最高兴的日子,世代务农的夏家终于出了一个大学生。“当时,我们都到他家里去贺喜,一村的人都跟着沾光!”当地村民夏先生说。
生前志愿是回乡扶贫
在3年半的大学生涯中,夏形义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和师长的肯定。夏形义牺牲后,湘潭大学对他在校期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夏形义是当代大学生的楷模。
在回忆夏形义生前的点点滴滴时,夏形义的大学同学李某说,夏形义从偏僻的山村走进城市以后,并没有依恋城市的现代生活,而是心怀一个无私的理想。“夏形义多次说,家乡太贫穷了,根本的原因还是缺少知识、缺乏人才。因此,他毕业以后的第一志愿就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就在2007年1月中旬,夏形义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考试。夏形义的班主任回忆道:“夏形义跟我说,他感觉在考试中发挥得还不错。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攻读研究生应该不成问题。无论是本科阶段的刻苦攻读,还是准备去攻读研究生,夏形义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那就是希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同学博客纪念好友
夏形义牺牲的消息传到湘潭大学以后,夏形义的同学们也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夏形义的一位好友在博客中写道:“当我知道这消息时,事情已经发生两天了。几天前还有说有笑的哥们,还说来我家做客的兄弟,突然之间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让我一下子不知所措!一个年仅24岁的生命就这样离去,回家还不到一天,就永远地离开了关爱他的人,当我们还在为生活的点滴而烦恼时,他却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生命的意义,这一切让我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责任编辑: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