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哥”的从政之路
在政治长跑路上,马英九始终是国民党内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摊开马英九求学与从政资历不难发现,他的成就几乎离不开国民党的光环,是典型的党务世家子弟。
刻意培植的学生领袖
马英九于1950年7月
13日出生于香港,一年后随父亲马鹤凌、母亲秦厚修转到台湾,由于有这段特殊经历,所以马英九在竞选台北市长时曾戏称自己是“台湾生产、香港制造”的“新台湾人”。而他的对手陈水扁毫不留情地抨击他是“香港脚,要走香港路”,讽劝他选“香港特首”,这一切都与马英九于动乱年代出生香港有关。
马英九在台湾大学法律系就读时,崭露头角,先是担任大专军训集训班宣誓代表,接受时任“国防部长”蒋经国的“授枪”,这是马英九第一次与蒋经国接触,令蒋印象深刻。
军训集训结束后,马英九回到台大校园,旋即担任学生代联会秘书长,暗示马即将成为国民党培植的学生领袖之一。1971年,马英九投身“保钓运动”发起“6·17大游行”。当年参与发动游行的学生除马英九外,其余人士如今在台湾政坛也都有一定的地位,说明他们早就是国民党刻意培植的学生领袖。
出任蒋经国侍从秘书
1974年2月,当年参与“保钓运动”游行的学生领袖都考取国民党中山学术奖学金转赴美国深造,马英九也不例外地赴纽约大学攻读法学硕士;毕业后马英九考取哈佛大学法学院专攻国际经济法与海洋法。
1981年3月,中美建交后一年马英九取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的学位。一方面经恩师引荐,马在马里兰大学担任博士后法学研究员;一方面也在纽约华尔街柯尔迪斯律师事务所担任实习律师以待时机。果然国民党没有遗忘他,当时国民党为强化与海外学人关系筹办“国建会”,马以海外学人身份出席“政治外交”组会议,针对“外交”与两岸局势发展提出“主动出击”建言,获得与会官员的重视。时任蒋经国秘书的周应龙立即找马鹤凌要求马英九返台担任蒋经国侍从秘书。
这则人事呈报蒋经国旋即得到同意,于是在蒋经国指示下,马英九回台担任蒋经国侍从翻译。马在蒋经国身边长达七年,这是继钱复、宋楚瑜之后第三任侍从翻译。
李登辉不容忍马英九
蒋经国与马英九之间的另类接触,引人好奇。尤其在1984年6月蒋突然指定马英九出任国民党副秘书长负责推动“政党外交”,引发政坛的议论,马英九以35岁之龄跃居大位超越钱复、宋楚瑜等人,的确是极不寻常的人事调整,直到多年后,身为当事人的马英九仍不知蒋经国用意何在。
马任国民党副秘书长期间,曾接受蒋经国征询两件大事,一是开放大陆探亲;一是解除“戒严”。马英九与蒋经国的关系,随着蒋去世,画下不甚完美的休止符。接着李登辉登场,李、马关系则量变转为质变。此因马英九从未投靠李登辉阵营,也未参与反李斗争;兼以马英九“不沾锅”的从政性格,李登辉自始至终均无收编马英九的念头,使双方关系互动变得异常微妙。
李、马关系不限于此,在政府当局成立“陆委会”,原先规划首任“陆委会”人选是马英九,然而李登辉却指派黄昆辉出任“陆委会主委”。从两岸政策到“宪改”,马英九均与李登辉思维有所抵触,后来马英九接任“法务部长”,再因查贿问题使李不能容忍,被迫辞职返回政大教书。
他能成就国民党吗?
政大教书的岁月,是马英九一生最悠闲的时刻。不料国民党为阻截陈水扁蹿起,经多人劝进与其父马鹤凌劝说,李登辉基于台北市长选情考虑不得不提名马英九出马与陈水扁对阵,台北市长选举一役马击败陈水扁入主台北。孰料两年后,陈水扁击败连战、宋楚瑜全面接掌政权;反而成为马英九的长官。故而有人戏称马、扁之争系“成就马英九、输了国民党”。
从马英九与国民党关系而言,如果没有国民党,马英九绝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马英九,国民党还有再战的实力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马英九从政性格不喜欢拉帮结派,好处是“不沾锅”不犯错,坏处是没人愿意跟他打天下;以此从政性格与马的禀性,似有几分相似。如马在仕途上始终与财色划清界限。他处理财色问题非常小心,几乎不收“大礼”,与记者朋友相聚只要有女性在场,马不会单身独处,接受访问时必然会拿起笔记本详录双方对话以资查证。非但是马的个性如此,马英九夫人周美青亦然,朋友聚会她从不参加话题对答,除倾听朋友高论外,还会拿出书本阅读直到散会。于此马英九纵然名满天下,相交无几人乃是他从政性格的反射。经历此劫后,他还能扶摇直上吗?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等
[上一页][1][2][3] |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