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威胁论”,从来都是强者或既得利益者对弱者或潜在利益争夺者的一种警告,是典型的“恶人先告状”
·在世界各地,从拉美、中东地区的反美主义高涨,到伊朗、朝鲜、委内瑞拉同美国公然对抗,再到俄罗斯对美国的高调批评,乃至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对美国的微词,其实都表明人们对美国威胁的认识非常深刻
·“美国威胁论”我们没必要炒作,是不是威胁,天下自有公道
不久前,《环球时报》发表了隗静写的《“美国威胁论”为何很少听到》一文,引起不少反响。
最近,一些媒体开始有意炒作“美国威胁论”,甚至有人写文章称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想这恐非隗静女士的初衷。为此,笔者想就“美国威胁论”这一话题发表几点看法,作为对隗静文章的延展或补充。
今日美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美国威胁论”现在很少听到,不等于以前也很少听到。研究过美国历史的学者都知道,大约在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威胁论”曾经充斥欧洲大小媒体。论调之盛,大体从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直到美国在“一战”期间同欧洲主流国家并肩作战,以实际行动打消了后者的疑惧。“美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之时,正是美国迅速崛起之际,而炒作所谓“美国威胁论”者,主要就是作为当时世界“领导力量”的欧洲势力,以英、法、德、意等国为代表。其情形,其态势,跟今天美国人炒作所谓“中国威胁论”别无二致。其后“美国威胁论”为何渐渐弱了下来?因为美国的角色身份变了,美欧彼此的实力对比态势变了。美国摇身一变,由“崛起的大国”一跃而成“西方的霸主”乃至“世界的领导”。作为盟国,西欧国家是美国的追随者,它们是在美国的保护伞下发展起来的,当然不会再去讲什么美国威胁了,美国当然也不会动不动就随意威胁自己的盟国。所谓“威胁论”,从来都是强者或既得利益者对弱者或潜在利益争夺者的一种警告,是典型的“恶人先告状”。就像从前听过的一则童话里讲,地主家的胖小子对穷人家的瘦小孩当胸一拳,居然满脸委屈地哭诉“他用胸口打我的拳头”!“美国威胁论”的世纪转换,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强权即真理”这一浅显道理。
然而,今日美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由昔日威胁论的受害者变成威胁论的炮制者。正是在汲取和总结包括“美国威胁论世纪转换在内的大国兴衰规律的基础上,中国领导人才反复强调,中国永不称霸,即使将来强大了,也决不称霸。
让其他国家谈论吧
“美国威胁论”中国人很少听到,不等于外国人很少听到。中国是讲政治、讲大局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厚德载物、心胸宽广的民族,中国的发展刚开始步入崛起的进程,中国同国际体系的关系也才刚从“参与者”向“利益攸关者”转变,因此我们不想、不愿也没有必要大谈所谓“美国威胁论”。可是,同是既有国际体系的缔造者和受益者的欧洲人有谈论“美国威胁论”者,因为当下美国对国际体系的诸多“修正”开始真正伤害到他们的利益;俄罗斯人也谈论“美国威胁论”,普京近日在慕尼黑一次安全论坛上公开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表示不满,还让美国人回家好好反思民主;而在拉美、中东广大地区,“美国威胁论”则很有市场。
“美国威胁论”有许多代名词
“美国威胁论”这样专门的提法很少听到,但相关、相类似的说法或用语却不绝于耳。在中国最常见的有霸权主义、强权主义、单边主义、黩武主义、新帝国主义、双重标准等等,其他如美国“亡我之心不死”,美国不会放弃对华“西化、分化”战略目标,不会放弃“以台制华”策略,美国正在对中国实施“战略包围”,利用“颜色革命”敲山震虎,“新布什主义”包藏祸心,“美国逼中国金融开放是企图使中国重蹈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覆辙”,等等,俯拾皆是。可见,中国虽然没有系统化的所谓“美国威胁论”,但对美国对华战略的潜在威胁性,对美国全球战略的破坏性和危险性,都有很高的警惕和很深的认识。而在世界各地,从拉美、中东地区的反美主义高涨,到伊朗、朝鲜、委内瑞拉同美国公然对抗,再到俄罗斯对美国的高调批评,乃至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对美国的微词,其实都表明人们对美国威胁的认识非常深刻。
不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美国威胁论”虽然处处存在,不等于我们就要天天炮轰或甚至仿而效之。有人说,既然美国人总爱制造“中国威胁论”,我们也应当包装理论化、系统化的“美国威胁论”予以还击,从而占据国际舆论和道义的制高点。
这似乎不是什么聪明的举动。首先,中国应当学人家的长处而不应学人家的短处。美国为什么屡屡炮制“中国威胁论”?一是强权思维作怪,不希望自己的超强地位被后来者挑战;二是冷战思维不散,将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差异作为区分威胁的标准;三是民族心理作祟,美利坚“多元一体”的民族特性衍生出“有威胁才能合众为一,无威胁则将一盘散沙”的心理幻像,并进而逐渐形成喜欢制造敌人、渲染威胁的民族惯性;四是战略文化使然,缺乏敌手、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似乎就失去目标、丧失动力。当前布什政府之所以陷入全球战略困境而难以自拔,根本一点即是不能准确地辨明威胁或者是将威胁多元化。明白这些道理,对所谓“中国威胁论”我们大可举重若轻,不必唇枪舌战“九评”、“十评”。
其次,中国应坚守自己的战略文化根基,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那就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化观,其中心思想是和平、发展、合作。正如《华盛顿邮报》近期一篇文章所言,“美中意识形态的差距正在拉大,美国强调民主、自由、人权、法制,中国则看中和平、发展、贸易”,其结果,中国外交向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大国外交模式”并正在借此“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中国近年来软实力的大幅提升,正是中国恪守“和谐哲学”、淡化“斗争哲学”、追求“和谐世界”的结果。一句话,“中国威胁论”谁爱制造谁制造,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美国威胁论”我们没必要炒作,是不是威胁,天下自有公道。
最后,隗静文章传递给我们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要讲策略。对于有些最终炒成“中国威胁论”的东西,我们如果预案在先,或者在对方感到困惑或猜忌时能够抢在第一时间给予必要的回应或解释,也许效果会好得多。即使不能扭转对方的敌意,也可以在国际舆论中间占有话语权的一席而不至听任别人指手画脚肆意歪曲。对于可能因误判而激起群愤进而可能形成“美国威胁论”的事件,其实也应同理同法,毕竟,“威胁论”总不是好东西。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环球时报》 2007-02-12 第11版 国际论坛)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