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报道中便有关于中国人口政策的文章。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并在2007年1月22日公开发表。
十时,本场新闻发布会主持人郭卫民和发言人张维庆、王国强就坐新闻发布席。在张维庆主任的开场讲话后,主持人按惯例提醒记者,“每位记者介绍一下来自哪个媒体,提一个问题”,并将第一个提问机会给了美国合众国际社的记者。美国记者问道:“请您给我们列举一些数据,就是有关‘十一五’规划,整个国家对计划生育的投入有多少?2006年、2007年的投入分别是多少?2006年,您能否给我们列举整个国家实施流产的数量是多少?在您发言的第九段中提到了人权的保护,特别是提到一些个人权利。我要问的是,怎样保护个人选择孩子数量的权利?另外,还有因为人群有不同的差异,比如说富人和穷人,因为富人能够付得起教育和抚养等有关的费用,所以他们生育孩子的数量和穷人就有差别,怎么从法律的角度来保证穷人和富人的权利都能得到平等的保护?”
听完合众社记者的提问,主持人微笑着问:“How manyquestions?(多少个问题?)”这位记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One,a big one.(一个,一个大问题。)”
问题很长,足见外国记者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和对提问的精心准备,张维庆面带微笑地回答:“感谢合众国际社记者的提问。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一五’时期的投入,用一个最简单的数据表明,就是人均达到30元。这是指财政投入,不包括社会各界的投入、企事业单位的投入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投入。”
关于流产问题,张维庆指出:“我想,这是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并不把人工流产作为计划生育的手段。”他又介绍了中国政府在未婚青少年和已婚育龄妇女的流产问题上提供的服务。关于穷人、富人的问题,他指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还说:“我们对贫困家庭在交纳社会抚养费方面,可以减少、免除征收社会抚养费的部分。对困难的家庭,政府也要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包括义务教育的问题、医疗卫生的问题。”
与中国同为世界人口大国的近邻印度,分外关注中国的人口政策,坐在《对外大传播》记者身旁的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的提问就很有针对性:“印度即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对让出这样的称号或者让出这样的头衔有什么想法?中印有没有机会在控制人口方面进行合作?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够为全球的稳定作出一些贡献?”
张维庆回答:“非常感谢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的提问,我访问过你的祖国印度。我们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最新数字,中国人口是13.1亿,印度人口是11亿。至于印度的人口会不会超过中国,我现在很难给你一个肯定的回答。因为甘地执政时期,中国当时还没有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印度已经倡导实施计划生育了。所以,中国的计划生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印度的启发的。我想,我们两个国家从对世界人口与发展的稳定和贡献来讲,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在各自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因为中国和印度友好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都是非常之快的,我们两个人口大国,完全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他还说:“你们的卫生部长很年轻,37岁,我非常敬佩他。他和我探讨过两国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合作的一些重要问题。”
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在会下与《对外大传播》记者交流时说:“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之前我就决定要提问,我对发言人给我的回答非常满意。印度和中国是邻居,需要更多的合作与理解,相互学习,特别是在人口政策方面。”
发布会上提问踊跃,最后张维庆还当场宣布了自己的电话,欢迎没有得到提问机会的媒体朋友在任何时间与他交流。或许正是这种开放的风格,使发布会刚一结束,张维庆就立即被记者、相机和摄像机包围,而张维庆带着一如发布会上的微笑面对媒体,继续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会后,路透社、美国《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英国《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加拿大《环球邮报》和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都对这次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人口政策内容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如“中国表示将通过开展教育、惩罚有选择性的堕胎行为和奖励生育女孩的父母等方式,在10到15年的时间里解决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