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昨天,国家质检总局集中公布了10类春节年货产品的抽检报告。报告显示,在抽检的米、面、糖果、瓜子、速冻食品等10类食品中,仅著名的德州扒鸡、符离集烧鸡两类食品全部合格;8类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中,小麦粉、糖果、瓜子的抽检合格率低于90%。其中北京烤鸭的抽查结果也喜忧参半,烤鸭本身全部合格,可附带的甜面酱却存在质量问题。
看到了这则新闻,让我想起了坊间的一种说法,即六一前后买玩具,春节前后买食品。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购物高峰和消费旺季。要使传统节日欢乐祥和,食品安全当然是头等大事。因此,一到春节,从政府到百姓对食品质量问题都高度重视,这当然无可厚非。
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节日市场供应,在有充分选择余地的同时,往往也有一种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的感觉。应当说,国家质检总局及地方质检部门的节前抽查,对净化市场供给,保证商品质量,维护消费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质检报告单”就是老百姓节日安全的“护身符”。
不过笔者担心,这次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的年货中有不少存在质量问题,甚至有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潜在可能。然而,这些年货中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一年365天都需要的“进口”商品。那么,如此令人担忧的质量问题,在平时存不存在呢?这些不合格产品恐怕不是一到年节才出现的吧?
六一前后买玩具,春节前后买食品,不到端午别买粽子,不到中秋少吃月饼……或许这是细心的消费者总结出的一条规律,但它却揭示了一个不太正常的社会现象,就是我们的市场监管和执法部门往往习惯于在年节到来之际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而在平时则缺少如此积极主动且大范围的抽查监督。
一句话,让百姓放心消费不该只是在年节。一年365天,我们每天都需要放心购物和安全消费的“护身符”。但愿老百姓这个愿望的实现不需漫长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