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明白,这些恶搞者通常只是借用名著中某些人物的名字或故事结构,而非真的在演绎名著。日本人虽习惯恶搞,却有其自身底线,但中国人并未对我们的孙悟空、林黛玉等形象申请动漫或游戏专利,被屡屡采用甚至低俗恶搞,也就不足为奇。
近来,日本文化界恶搞他国名著已造成越来越大的风波和反响。原版《格林童话》中的血腥描写让很多读者反感,对中国名著的恶搞更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愤怒。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被某日本游戏商塑造成风尘女子;《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孙悟空居然在日本某电视剧中谈起了恋爱;《三国演义》则更倒霉,被众多情色动漫和黄色游戏拿去当素材不说,在即将推出的电游《恋姬无双》里,干脆从刘备关羽张飞到孙权曹操董卓,统统被塑造成风骚女子的形象。事情的原委到底怎样?日本人为什么总是恶搞他国名著?
恶搞并非真的演绎名著
由于日本文化产业极其发达,而本土素材远远不能满足其庞大的需求,加上文化产业面向全球市场,所以他们的动漫、游戏、音像制品,常常需要从其他国家的文化中汲取素材。从《格林童话》到爱尔兰民间传说,从美国牛仔到希腊神话,从上古传奇到科幻故事,都是日本文化产品中非常常见的主题。如著名的光荣游戏,就采用了大量中国、西欧和美国的背景剧本和人物。甚至被尊为经典的日本严肃电影也不能幸免,如黑泽明的力作《乱》就剥取了莎翁《李尔王》的故事框架。
我们得明白,这些恶搞者通常只是借用名著中某些人物的名字或故事结构,而非真的在演绎名著。正如某些日本评论家所称,游戏里的美少女上杉谦信并非历史人物,而只是“碰巧在游戏世界里诞生的同名人物”而已。同样,情色游戏里的林黛玉形象固然与红楼梦里大相径庭,但整个情色游戏又何尝是真的在“还原红楼世界”呢?
上图:恶搞版的关羽
恶搞在日本大行其道
恶搞在日本大行其道
有其特定原因。日本动漫产业是一个庞大的金字塔架构,大量免费、廉价动漫杂志是金字塔的塔基。这些杂志的稿源来自于广大动漫迷和业余作家,其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正是对名著和流行作品的再演绎、再创作。这都导致了大量改作或同人作品(即根据漫画或动画原本的人物与设定,按照自己的喜好与思路来编排故事的发展)的产生,恶搞其实不过是这些作品的夸张至极罢了。日本独特的动漫产业链使得这种“异想天开”作品中的“佼佼者”得以从无数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正式的文化产品。
日本又是个成人文化产品管制宽松的国度。情色动漫、成人游戏非但不被禁止,反倒大行其道,甚至有正规的评奖体系。在每年投放市场的日本动漫、游戏和音像制品中,成人类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想而知,其中会有多少涉及各国名著、名人,令人不堪入目的恶搞。
日本恶搞为何影响恶劣
恶搞他国名著并非日本独有,美国人同样把西游记人物折腾得十分不堪,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又何尝不是恶搞?至于情色版红楼游戏,始作俑者恰是台湾厂商早在DOS时代便推出的《十二金钗》,那么,为什么唯独日本的恶搞影响这样大、这样恶劣?
这是因为,日本动漫、游戏的影响力太大。比如前些日子,国内某动漫杂志也曾恶搞过日本“手办”(动漫造型),却远未引起大的关注。中国对文化产业有较严格的控制,发表作品很难,情色作品更在严禁之列。除了个别特例,恶搞更难以如日本那样堂皇地走向市场。而且,由于历史因素,中日之间的问题容易变得敏感。同样是对《西游记》的恶搞,《大话西游》能被接受,而日本的作品则难以被原谅。此外,有些人只注意到那些情色和低俗的日本作品篡改了中国名著,却忽略了其他严肃作品同样如此(如《七龙珠》里的悟空父子),从而产生了某些偏激的联想。
不可否认,日本动漫、游戏界对中国名著的某些恶搞,在品位上是低俗的,艺术上是低劣的,但必须认识到,这些作品在日本本土同样属于边缘产品,对其过于重视没有必要,以毒攻毒地反过来恶搞日本名著更无意义。
还必须看到,中国名著之所以屡屡被日本文化产业界盯上,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自己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日本人虽习惯恶搞,却有其自身底线,但中国人并未对我们的孙悟空、林黛玉等形象申请动漫或游戏专利,被屡屡采用甚至低俗恶搞,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