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 秦始皇陵兵马俑自出土以来,关于其造型、烧制工艺、排兵布阵等,一直是众多学者解不开的谜。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另辟蹊径,通过对兵马俑身上的花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发现,兵马俑中的武士俑和马俑是在不同地点制作的,而且马俑的取材地点更接近于秦始皇陵。
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埋藏了2000多年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得以重见天日。近8000个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排列成阵、气势磅礴。武士俑平均高度1.8米,马俑高达1.5米,体长2米。没有高超的造型技巧和烧制技术根本无法完成如此逼真的兵马俑的烧制。
但是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发现烧制兵马俑的窑址。考虑到兵马俑体积庞大,不方便运输,有一种猜测认为,兵马俑是原地制坯、原地烧制的。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胡雅琴博士,通过对兵马俑身上的花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发现,秦始皇陵的武士俑和马俑是在不同地点制作的,而马俑的制作地点更接近秦始皇兵马俑坑。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胡雅琴把提取出来的花粉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一共识别并复原了32种不同类型的花粉。胡雅琴说,在武士俑上发现的花粉大多来自于草本植物,如芥菜和卷心菜,除此之外,还有山艾树和蒿草等植物种类以及昆诺阿藜、菠菜、甜菜等开花植物家族。而在马俑上发现的花粉则大多来自于松树、粗糠柴、银杏等树种。
而且胡雅琴还把从秦始皇兵马俑坑土层中提取出来的花粉和从兵马俑碎片中提取出来的花粉分别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相比取自武士俑的花粉,取自马俑的花粉与取自兵马俑坑土层中的花粉类型更相似。
由此,胡雅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俑是在秦始皇陵周围就近取材制作的,而武士俑则是在距秦始皇陵较远的地方制作的,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制作的,目前还没有定论。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