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迪
世界银行2月13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比发达国家的还要高。
与收费高相对应的是中国车主对通行费非常低的可承受性。考量车主对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承受能力,世行引用了专业机构提出的指标———私人汽车行驶1600公里所付通行费在车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我国不仅高速公路的通行费高,收费公路的里程数也最长。一个被广为引用的数据是,目前,全世界建有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约有10万公里在我国。而且,我国收费公路的数量还在增加,新建的高速公路几乎清一色是收费公路,公路的公益性特征大面积地被抹杀。
收费公路所占比例太大,收费金额太高,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它降低了公路的利用效率和运输效率,提高了区域间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阻碍了区域间的经济互补,并且成为腐败的温床。一些车辆为了躲避高昂的收费不得不绕行,增加了时间运行成本,时效性是市场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元素,绕行显然也不是最优选择。实际上,在收费公路盘根错节、纵横交错的情况下,公众并没有最优选择,因为最优选择根本不存在。
我国的收费公路为何如此之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过去由于受到财力限制,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承担公路建设费用,不得不走市场化融资路线来弥补资金缺口。但是,由于在收费中尝到了甜头,获取了丰厚利润,一些即便由政府投资的公路也通过各种方式变成了收费公路,有的收费公路年限已到,已经收回全部投资仍在继续收费。
在某种程度上,收费公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肿瘤,许多违规甚至违法存在的收费站能够长期存在,其背后少不了利益集团的身影,它们采取公众措施来延长收费年限、增加收费收入。鉴于收费公路的乱象,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严厉清查,对于已经到期的收费公路必须坚决终止其收费权限,并将多收的费用全部没收。
同时,在财力增强的情况下,政府在公路建设方面也应增加投资,确保公路的公益性特征不被扭曲。但是,目前政府对公路投资的意愿仍不够积极。世行的报告指出,在中国的公路建设当中,政府投资的比例较低,中央政府仅占投资份额的15%左右,这必然扭曲公路的公益性特征。而在美国,8.9万公里高速公路当中只有大约0.8万公里是收费路段,收费路段不足全部高速公路的一个零头,且收费金额很少。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以GDP两倍左右的速度保持高增长,在公路建设方面,政府理应肩负起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免费公路,既惠及民众,也促进我国经济向“又好又快”高速运行。(《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