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天是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买年货,然而带着病儿来京看病已经一个多月的王先生只能和儿子窝在旅馆的地下室里,啃着馒头想着远在甘肃的家人。他们身上的钱已经不多了,别说给孩子做手术,就连回家的车票也凑不齐了。
在西城区新街口苇坑胡同一个处在地下的小旅馆里,记者见到了王先生和他13岁的儿子王志博。王先生说,小志博从2岁患病,四处求医均不见效,直到2005年6月小志博才被兰州一家医院确诊为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从外表根本看不出小志博与同龄孩子的区别,然而撩开裤腿,左腿碗口粗的膝盖和几道手术疤痕表明这个稚嫩的孩子经受了无数的病痛折磨。“腿疼,2岁就开始疼了,能走,但时间长了受不了。”小志博说话很镇定,明显已经习惯了腿上的疼痛。
“我自己已经是残疾人了,不能再让孩子成为残疾人。”王先生身患小儿麻痹,右臂已严重萎缩,每次只能用左手抱着孩子去看病;孩子大些了他就用带子把孩子捆在背上;孩子再大些就只有用轮椅推着。王先生心里明白,作为残疾人心理和生理上都要承受别人无法想象的压力,要付出超乎常人的代价。11年来王先生从未想过放弃,想尽办法到处求医问药,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儿子和自己一样成为残疾人。
来京前小志博刚上4年级,学习成绩不错,但腿上的病情却耽误了他的学习。王先生说,他的家里已经一贫如洗,连过春节都没有钱了,这次来京的钱还是会宁县小学、中学的同学和老师募捐的。王先生在当地乡文化站工作,每年仅有800元的工资收入,家里还有11亩地。为给儿子治病,他至今已向县里的信用社贷款6万余元。“有些好心的同志为了帮我,用自己的名义贷款后再交给我,让我特别感动。”说到这儿,王先生的眼里闪烁着泪花。有这么多人的帮助让他更坚定了治好儿子的信心。
王先生表示,本周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的专家就能告诉他小志博能不能进行手术了,可他身上仅剩的200多元钱不仅无法支付3万多元的手术费,能否熬过春节都成问题。想起妻子王先生非常愧疚:“家里都靠她一个人撑着,为了治病和还利息,她又承包了别人的20亩地,起早贪黑特别辛苦。眼看就要过年了,没钱买车票,想回去也没有用。”说到这儿王先生有些伤感,长叹了一口气。
叶晓彦文并摄J112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