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过年了。对于我们这样的上班族而言,最开心的是可以享受几天的假期。利用这个传统的佳节,打牌搓麻,吃吃喝喝,原本是一件很放松的事,可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感慨:过年比上班还累。为什么这样呢?累在哪里呢?
一是人情累。
二是年味越来越淡。十年前,我在山东一所学校当老师的时候,每年大年初一,我都早早起床,到老领导、老同事家串串门,问问好,喝杯茶,大家互相说些祝福话,气氛挺好,至少没有人情之累。现在呢?过年除了吃吃喝喝,就是拿着手机,发短信发到手指疼。而短信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刚刚在大洋网上看到一个帖子:短信拜年被指虚情假意,广州网友发起抵制运动。有网友说:“新年好运!心想事成!”这句拜年的口号你已经重复108遍了!烦!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从中看到了忧虑,认为“节日感情”正在被“节日经济”偷换: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许多节日都被商业化、被物化了(1月14日《人民日报》)。
三是节日文化太单调,除了看春晚,不知道干什么。看一组关于春晚的数字吧:亿万人观看,所有演职人员将近1200人,620秒的广告收入逼近5亿。我对自己说:看春晚,不就是看赵本山吗?因为赵本山的语录关系着2007年的流行语。年年看春晚的“不良嗜好”是否该改改?不看又能咋的?可是,失望归失望,到头来还得看。无他,一年就这么一天,和家人聚在一起,陪老人看看春晚,图个乐呵。
细细一想,过年累主要是我们误读了春节的本意———团圆,所以才陷在人情的应酬中不能自拔。年味首先是阖家团圆,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用于陪家人,也许就不那么累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