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回收 法律空白何时填补
新闻快读
一位广东消费者买了4个爱普生墨盒,个个有残墨不说,残墨量还挺高。为此,他将相关单位告上了法庭。
专家称,目前我国有关耗材回收的法律还是空白,就是想处罚也没有依据。
法律未出台前怎样做
电子产品设计应该“生态” 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法制网记者 郄建荣
广东消费者田原真的火了!
买了4个墨盒,个个都有残墨,其中一个墨盒残墨高达近60%。
一纸诉状,田原将广东沈外科技有限公司、日本精工爱普生株工会社、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以及福建爱普生实达电子有限公司4家公司共同推上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
与田原一起坐到原告席的还有他的律师曾德锋。
2月15日,曾德锋从广东致电本报,向记者详细讲述了这个案子的前前后后。墨盒残墨过多
消费者怒告爱普生
1月6日,田原在爱普生专卖店购买了一台爱普生1290喷墨打印机(内含彩色墨盒及黑色墨盒各一个)及配套使用的T009彩色墨盒及T007黑色墨盒各两个。
在使用过程中,田原发现,一个墨盒没打多少照片就已经“彩墨用尽”。可当他取下墨盒却又发现仍有不少残墨。带着疑惑,1月8日,田原来到了广东省的法定检验机构———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剩余墨水情况。
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令田原大吃一惊:显示已用尽的彩色墨盒的剩余含量,分别占总量的42.4%、52.7%、58.2%,已用尽的黑色墨盒的剩余含量占总量的30.9%。
这份检验报告坚定了田原走上法庭的决心。
曾德锋告诉记者,从1月13日将诉状递到法院,15日法院受理,至今没有什么新进展,案子仍在法院走程序。背后问题更大
耗材回收法律空白
就在田原的官司仍在法院走程序的时候,日前,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环保专家告诉记者,“墨盒”案背后的电子垃圾污染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比诉讼本身更加具有公益性的问题。
他以南京市有关部门曾做过的有关电子垃圾的污染调查为例说,南京市每年消耗的打印机耗材有100万个,然而,其回收量几乎为零!而打印耗材一滴残墨就能污染60吨水;一个硒鼓粉盒埋在地下一千年后都不会降解。
对于南京市的这个调查结果,南京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认为,由于耗材回收的相关法律法规至今仍是一片空白,因此,想要查处这些污染问题都没有法律依据。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告诉记者,大量电子废物的产生及不合理的处理处置,一方面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钱易认为,杜绝电子垃圾污染必然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但是,在制定法律这个漫长的过程结束之前,眼下,至少有两项工作可以做:电子产品的设计应该是“生态”的,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电子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建立电子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让电子产品的生产者承担起电子废物的回收、处理的责任。专家发出呼吁
污染行为谁来说不
就田原起诉“爱普生”,有关法律专家持乐观态度,他们的理由是,有过成功的范例、有专家的支持。
这个成功的案例就发生在去年的美国。2001年,美国消费者状告EPSON(爱普生)公司,指控其打印机墨盒残墨过多,并强制消费者为所浪费部分埋单的行为。2006年4月,爱普生公司以赠送45元优惠券的方式和解了这一历时多年的马拉松式诉讼。
针对爱普生生产的墨盒存在残墨的问题,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耗材专委会秘书长龚滨良曾撰写题为《对Epson喷墨盒的产品缺陷不能等闲视之》的文章。
龚滨良在文章中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介入,责令EPSON公司召回有缺陷的喷墨盒,在修改设计以前停止在中国销售;请求中国消费者协会及时受理消费者的投诉,照会EPSON公司,赔偿历年来对中国用户造成的损失,并更换所有有缺陷的产品;完善中国相关法律,对EPSON这类隐性浪费并有隐瞒用户嫌疑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并严加惩罚……
有关环保专家告诉记者,近年来,电子垃圾对中国环境的威胁和污染已经日甚一日,我国电子垃圾的日产生量约为三千吨,相当于一千头大象的重量。那么,谁又对电子厂商的电子垃圾污染行为说不呢?法制网北京2月15日讯(责任编辑:徐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