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会客访友流行派发名片,殊不知,前人会客访友也以发名帖为雅事,只不过前人的“名片”是持毛笔书写而成。
海南省档案馆藏有历史名人罗振玉的一张名帖,帖子比现在的名片大好几倍,名帖的材质为红色纸张,上面只用黑色墨汁写有“罗振玉”3个繁体字。
这张帖子是意大利人G·罗斯的收藏品之一。G·罗斯曾就职于北京意大利公使馆。据推测,这张名帖大概是1924年底溥仪出宫前后,罗振玉到意大利公使馆为溥仪奔走时留下的,G·罗斯1947年来私立海南大学任教,向私立海南大学捐赠了一大批图书和收藏品,这张名帖就这样辗转由海南省档案馆收藏。
据史料记载,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叔言,号雪堂,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15岁读完经书,16岁考中秀才,两次乡试不中,设帐授徒。喜研究文史,20岁即写出第一部著作《读碑小笺》。后在上海创办农学社,与王国维结为亲家。1901年任两江教育官员,并创办江苏师范学堂,1906年应诏入京,步入晚清仕途。在政治立场上,他是保守的。不过,他整理金石文字、抢救大库档案及敦煌文物、校斟善本古藉、流传名家著述、搜集和考释甲骨文字、研究敦煌文书等,为文化的延锦流长留下了辉煌的功绩。
罗振玉与逊帝溥仪来往甚密,被其称为“股肱之臣”,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多次提到罗振玉,他是这样描写罗振玉的“罗振玉到宫里来的时候,五十出头不多,中高个儿,戴一副金丝近视镜(当我面就摘下不戴),下巴上有一绺黄白山羊胡子,脑后垂着一条白色的辫子。我在宫里时,他总是袍褂齐全,我出宫后,他总穿一件大襟式马褂,短肥袖口露出一截窄袍袖。一口绍兴官话,说话行路慢条斯理,节奏缓慢。他在清末做到学部参事,是原学部侍郎宝熙的旧部,本来是和我接近不上的,在我婚后,由于升允的推荐,也由于他的考古学的名气,我接受了陈宝琛的建议,留作南书房行走,请他参加了对官中古彝器的鉴定。当然,罗振玉在复辟活动方面的名气比他在学术上的名气,更受到我的注意。他在辛亥革命那年东渡,在日本做了十年寓公,考古写书,自名仇亭老民。他一九一九年回国……广泛寻求复辟的同情者。”
(本报记者 许欣 通讯员 林玉美 李浩波 陈继齐/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