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2月17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客家人对于农历春节相当重视,新春时节,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因此利用过年的各种习俗来提倡礼教,进而促进家庭团结,种族绵延,并意涵进取有为,除旧布新的积极意义。
据报道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就是客家人的“入年架”,表示旧的结束,新的开始,从这一天进入新年期间,客家村庄弥漫着浓浓的年节气氛。
老人家也会在这个时候叮咛子孙:“入年架,说好话”。家家户户全家动员清洁大扫除,粉刷一新,贴上春联、门神,或挂上灯笼。全家大小理发整容,一身光彩迎接新的一年;出外工作求学的旅人,也得赶回家团聚过年。
象征吉祥福气的过年食物,除了家家户户准备的三牲,还有用米磨蒸的年糕─“甜叛”、广东人称松糕的“发叛”、以及用油炸的各式各样的芝麻、豆类等的“苏花”、和用米和糖合制而成,和街头常用机器做的“米香”相似的“米程”。
在客家习俗中,除夕夜要比平常更早吃晚餐,餐桌上除了鸡、鸭、猪肉外,一定有“鸡蛋”,因为“蛋”在客语发音中是剩余的意思,期望“有食有存”年年有余。
客家人在除夕那天,洗澡要洗得特别干净,因为他们在年初一、年初二,不可以扫地、也不可以洗澡,否则会将一年的财气和福气冲洗掉。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大家早早上床入睡,这一点和其它人过年守岁习俗大不相同;但是他们却在大年初一凌晨,把握一年中最早的“吉时”,起床祭拜主先(奉公王)。在奉公王时来祝贺的舞龙舞狮,可以拿到特别大的红包。
过新年最具教育性的礼节,便是拜年。不管识与不识,以及平时感情如何,大家见面时,总先行个礼,说几句“恭喜新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祝贺的话,不但传达祝福心意,也鼓励人向上进取。
直到年初五“出年架”这一天,家户才可以把奉公王的瓜果、糕点收起来,老人家常说:“火烧门前纸,各人请(找)头路。”意思是休假已经结束,年初五要开始工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