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昨天早上10:40,接过记者递给他的大年初一的《南京日报》,郭自强放下手中的茶杯,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一口气读了起来。看着报纸上以他为主人公,题为《47年的等待——南京游子郭自强除夕回家目击记》的报道,郭自强的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
寄养生活好艰辛,12岁开始卖菜养家
在外漂泊了47年的郭自强的经历常人难以想象。“47年前,我被寄养在兰州的养父母家。从我记事起,家中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郭自强说,养母长年患有脑溢血卧病在床,家中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靠养父郭文章在菜场卖菜。“冬天的兰州冰天雪地,凌晨3点半我就要和养父推着板车进城卖菜。那时小,在被窝里总是起不来,为打精神,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就打盆冷水放在床头,一到3点半,不管三七二十一,下床就用冷水洗脸。”郭自强说。郭自强上小学五年级时,养父由于劳累过度,也因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从此,12岁的郭自强辍学在家,走上养家糊口之路。凌晨,他起床推着板车卖菜,白天再用这辆板车推着养父去医院打针输液。菜不好卖,郭自强又开始背着小背篓,在兰州火车站货场附近捡煤跟人家换馍馍。“那时,我背着捡来的煤块,再到火车站附近的人家一户户敲门:‘你要不要煤?我不要钱,你给我两个馍馍就行了!’”郭自强说,25公斤重的煤块,只能换两个馍馍。郭自强的妻子李志华这样向记者描述她第一次走进郭家大门时的情景:“月点灯、风扫地、破屋倒墙框。”然而,生活的艰辛郭自强能忍受,他说他最受不了的是他的不明身世。郭自强说:““我们(小伙伴)一起玩,他们总说‘你是野孩子,你是要来的’。”“我是谁?”成了郭自强做梦都想找到答案的大难题。郭自强随后得到关于他亲生父母的信息有两个:一是他父亲可能姓陈,二是他父亲可能是江苏、上海、浙江一带人。
寻亲之路好漫长,两地亲人备受思念煎熬
养父母去世后,郭自强踏上寻亲之路,从上海到乌鲁木齐,从南京到沈阳,结果都是失望而归。“我去电视台和报社登《寻人启事》,人家看了直摇头,给的有效信息太少,根本无从寻找”。尽管如此,郭自强并未放弃。2005年10月,郭自强来到南京寻亲。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他举目无亲;看着万家灯火,他的心备受煎熬。“我多想我的亲生父母就住在哪个楼上啊,我就这样抬着头不停地看啊看,帽子都掉下来了。”受煎熬的不止郭自强,还有他远在南京六合的亲生父母。陈宗仁夫妇当初把还未取名的7个月大的儿子寄养在兰州后,从此杳无音信。夫妇俩把郭自强的乳名“二子”写在纸上贴在床头,白天看、夜里想。煎熬不仅仅来自于对儿子的思念,还有误解。陈宗仁告诉记者,他们夫妻当年去兰州时是带着儿子去的,回来时却不见儿子。一些邻居私下议论,两口子是不是把小孩给卖了?从此,陈宗仁就背上了“卖小孩”的名声,他们百口难辩。兰州—南京,1000多公里的距离,却始终让郭自强和父亲天各一方,逢年过节成了他们最难过的时候。郭自强在那头拼命找父亲,这头的陈宗仁夫妇和孩子们也是望穿双眼。“这47年来,每次家里逢年过节一起吃饭,我们都会留下一个位置,摆上一副碗筷,给‘二子’留着……”陈宗仁说,他和妻子坚信:儿子肯定活着!儿子肯定会回来!对儿子的思念让陈宗仁夫妇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再去兰州一回。1997年10月,陈宗仁夫妇凑了1000元路费赶到兰州。他们在兰州火车站附近找了整整一个多星期,最后失望而返。“回来时,老伴怎么也不肯上火车,一把拉住火车门不肯松手,大声痛哭:我的儿在这里我不走,我的儿在这里我不走……”陈宗仁流着眼泪说,儿是爹娘的心头肉,怎能不心疼?2006年年底,陈宗仁夫妇把寻找儿子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六合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李国宏身上。李国宏以前是当地派出所的民警。
南京警察好仁义,两下兰州终助亲人团圆
“这比大海捞针还难!”李国宏回忆说,但尽管如此,面对年近八旬的陈宗仁夫妇的满脸泪水,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李国宏向领导汇报后,开始帮助陈宗仁夫妇寻亲。但此时陈宗仁夫妇提供的唯一信息是:当初收养儿子的那名妇女名叫李凤英,家住火车站附近一条小巷里。仅此而已。“我首先通过警方内部的人口信息查询系统来查找兰州名叫李凤英的信息。”李国宏说,结果,兰州市当时共有256名叫李凤英的市民,除去男性外,女性有119名。李国宏随后把这119名“李凤英”的照片等信息一一打印出来给陈宗仁夫妇辨认,结果都被排除。李国宏决定到兰州跑一趟。“一到兰州我就傻了!他们说当时是在火车站附近,但兰州火车站、兰州东站、兰州货运站周围的情况均符合他们说出的特征,周围都是小巷子。而且过去了将近50年,这里早已物是人非。”李国宏说,尽管他找到当地警方求助,但信息实在有限,最终他失望而归。回南京后,李国宏还是不甘心。去年11月15日,他利用休假,和陈宗仁的二儿子陈明一道,再次前往兰州,决心做最后的努力。当月16日晚8时,李国宏和陈明到达兰州。在招待所放下行李,两人直奔当地派出所。几经查找,派出所民警无奈地告诉他们,当时因不少人都是从沿海支援大西北,很多都未及时登记相关户籍信息。李凤英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李国宏带着从南京查找出的3个最有可能是“李凤英”的逐一查找:1911年出生,家住兰州市西固东路3××号的李凤英;1913年出生,家住兰州市闵家桥2××号201室的李凤英;1914年出生,家住兰州市旧大路3××号303室的李凤英。经对比,这3名李凤英都不是他们要找的人。回到招待所,李国宏和陈明像泄了气的皮球。陈明给南京的爸爸陈宗仁打电话说:“别找了,大哥可能真的不在了……”李国宏说,电话中,他听到陈宗仁夫妇当即“哇哇”大哭起来。第二天凌晨两点,李国宏怎么也睡不着,前一天晚上陈宗仁夫妇的哭声,犹如一把尖刀,深深戳痛着他的心。“我知道,这次要是再找不到,他们很可能就绝望了……”李国宏说,他辗转反侧,再次认为,既然电脑没有记录,那就极有可能记录在人工书写的原始档案里。而此时,兰州警方也告诉李国宏,剩下的唯一希望,只能查找兰州市公安局户籍档案室。听完这话,李国宏赶到兰州市公安局。当他第三天翻到第79本,每本为100多页的卷宗时,一张手写的发黄纸突然出现在李国宏的眼前:“李凤英,女,1915年7月7日生,家住火车站东站102号,后迁至城关区排洪沟87号。有一女郭宝珍,1951年5月28日;一子郭自强,1959年11月14日出生。”“就是这个李凤英!就是她!找到了!”李国宏在兰州市公安局档案室失声喊了起来。这一刻,他欣喜若狂。两个小时后,李国宏通过兰州市城关区公安分局,带着陈明首先找到了李凤英的女儿郭宝珍。原来,李凤英一直没有生育,郭宝珍和郭自强都是她收养的。李凤英因病去世后,由于种种原因,户籍资料在网上一直没有记录。当月19日下午7时许,当李国宏和陈明赶到郭宝珍家时,一开门的郭宝珍见到陈明就大吃一惊,连声说,“你是谁?怎么这么像我弟弟?”两分钟后,郭宝珍拨通了正在家吃晚饭的郭自强的电话:“你的爸爸妈妈找到了!你的弟弟来了!赶紧来!”郭自强说,他当时一愣,半天说不出话来。妻子李志华赶紧询问,郭自强含着眼泪说:“我家人找来了!我弟弟找来了!”说完话,郭自强一把拉着妻子从3楼飞奔下楼,开车直奔姐姐家。到了姐姐家一开门,陈明对着郭自强喊了声“大哥”,郭自强一声不吭,一把将弟弟搂入怀中,两兄弟紧紧地抱在了一起。郭自强放声大哭……“我一看就是我弟弟,和我长得简直一模一样!”郭自强说。陈宗仁说,他从电话中知道儿子失而复得,从不喝酒的他一把拿过酒瓶,咕咚咕咚连喝了两大口对着老伴大喊:“儿子找到了!儿子找到了!”李国宏说,那一晚,郭自强和弟弟陈明兴奋得一夜没睡,他却睡得无比香甜。记者昨天见到郭自强时,距他回到家乡还不到72个小时。这两天的郭自强忙得不亦乐乎。“突然有了家,有了爸爸妈妈,有了这么多兄弟姐妹,我还真有点不习惯!”郭自强不好意思地说,家族里兄弟姐妹太多,到现在他只知道名字,却对不上号。郭自强的妻子李志华说,“从不喝酒的他,这两天喝得不少,喝完酒,还躺在床上大声唱歌。”昨天一大早,郭自强被爸爸陈宗仁从被窝里喊了起来,带着他去看了看他出生时的老宅。在自己出生时埋胎衣的地方,郭自强趴了下去,深深地亲吻……“亲人和故乡永远是爱我的。”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