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春节将至,家住六合区马集镇大圣村的老军人陈宗仁异常激动。年逾古稀的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到村头张望一下。因为他失散47年的儿子这几天就要回来了,他怕儿子突然回来而找不到家门。
7个月大儿子寄养千里之外
1933年出生的陈宗仁参加过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负伤从朝鲜战场回国。1960年因生活所迫,陈宗仁带着妻子和刚满7个月的儿子去甘肃兰州找工作。到了兰州之后,夫妻俩身上带的钱已经花光了,后在一个叫武威的地方找了一份挑土方的工作。但招工的人说不收带小孩的。无奈,夫妻俩找到火车站附近一个名叫李凤英的妇女,把儿子寄养在她家。陈宗仁介绍,李凤英无儿无女,熟悉南京,很乐意收养小孩。并承诺,如果他们没办法来带小孩,以后她可以把孩子送到南京。然而,1个月后,陈宗仁夫妇因赚不到钱,几乎无法立足而辗转返回南京,从此就和儿子失去联系。
10年前千里寻子未如愿
陈宗仁夫妇时刻想着被丢在千里之外的儿子。为了凑足前往兰州的路费,陈宗仁夫妇没日没夜地干活。然而,随着二儿子和2个女儿相继降生,他们凑足路费的梦一次次破灭。但他们还是没有熄灭找回儿子的希望。他们多次通过写信、打电话、托熟人,都未能获得儿子的音讯。直到1997年,陈宗仁终于踏上了寻找儿子之旅。然而,一晃37年,兰州火车站已经物是人非。打听了一个多星期,没有获得儿子的任何音讯,陈老汉失望而归。兄弟相逢,喜极而泣随着一天天变老,陈宗仁更加思念被丢在千里之外的儿子。他的二儿子陈明介绍,他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时常唠叨,说还有个儿子在外地。陈明也曾通过各种手段打听过,没有任何有效的线索。去年国庆节刚过,陈明一位曾在马集派出所做过户籍警的朋友陪他前往兰州寻人。他们一边寻访当地老人,一边从当地派出所查资料。2个人每天早晨5点起床,先到街头找晨练的老人了解,然后穿街过户,挨家打听。但附近老人都说不记得李凤英这个人。他们又从兰州市公安局和附近的几家派出所入手,查找李凤英的户籍资料。他们一共查出100多个李凤英,但最后都一一被排除。直到第三天下午,他们在宁夏派出所又找到了一个名叫李凤英的资料。当晚,他们就找到了李凤英养女家,得知李凤英32年前就去世了,她收养的儿子叫郭自强。李凤英养女一见陈明,就说“你们兄弟俩真像”。很快,接到电话的郭自强打的赶到。陈明说,当哥哥推开他姐姐家门时,眼前的男子比他高、比他瘦,但眉眼鼻子和他无处不像,当时一股热血涌上头顶,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双方没有任何人介绍,也没有言语,跑上前抱在一起。哥哥用劲抱紧他之后,用拳头使劲捶他的背,粗重的喘息带着哽咽。回家前不许打电话陈明告诉记者,郭自强如今在兰州一家烟草公司上班,儿子已经上大学,起名“郭续陈”。1975年,郭自强的养母、养父相继去世,而养父母收养的姐姐也被她家人领走。做了几十年孤儿的郭自强最怕过节,每到这时就会想念亲生父母。兄弟俩相认后,因工作原因,郭自强全家只能到春节前才能回家看望亲人。郭自强和弟弟约定,他们回家之前不许打电话,他怕控制不住急着回家的情绪。南京日报记者陈忠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