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甘肃定西2月20日电(记者屠国玺)大年初三的早上,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北边一个乡村里,90岁的老汉屠向举正通过网络视频,接受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深圳工作的孙女和孙女婿的拜年。
屠向举老人仍清楚地记得1977年过年时家里困难的情景。
那时候,出门串亲戚基本上都是步行,礼物也只能是一块钱一包的点心。老人说:“大家都舍不得吃,一家串一家,最后点心就坏了。”
老人说:“1981年后,土地承包了,孩子们外出做生意,日子才慢慢好起来,年也越过越好。”
1992年过年的时候,靠着儿子做生意每年1000多块钱的收入,屠向举老人盖起了一院砖房。老人说,家里先后买了黑白和彩色电视机、洗衣机,连灶台的风箱都换成了鼓风机。
这时候,亲戚朋友间串门已经可以骑摩托车了。给人拜年的礼物变成了双份的,一般是一瓶水果罐头加上一包蛋糕,总共花3元钱。
今年过年的时候,家里已经住上了两层的楼房。靠着种植马铃薯,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增加到了1万多元钱。老人家里有了电脑。
“家里过年的吃喝越来越讲究了,锅里肉少了,绿菜多了。”老人说。
串门的时候,可以坐城郊车。“每个村里都通了车,走亲戚很方便。”礼物也都是十几元钱的“礼盒”,老人说:“少了都不好意思。”
屠向举说:“以前是‘前头一垄地,后头一斗粮’,现在农民种地都不交公粮了,年能不好过吗?”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