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本市高校的数千名未能回家过年的大学生,却一点也不孤独寂寞,他们有的被家在北京的师长、同学请回家中过年,有的在北京籍同学的陪伴下,逛庙会,放鞭炮,春节留在北京的外国留学生也美美品尝了“中国年”的味道……陪留校同学吃年饭
大年三十中午,清华大学西门外的一家海鲜酒楼里,清华软件学院的老师宴请了该院寒假留校的大学生,家住北京已经放假了的同学也都赶回学校,陪春节不能回家的同学吃一顿年饭。
请留校过年的学生吃年饭,已成了软件学院的传统。
“往年,如果留校同学不多,我们会请他们回家吃年饭,今年人太多,家里实在坐不下,就在这里请客了。”软件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几年,软件学院每到春节就会号召家在北京的师生过年别忘留校的同学,鼓励大家带外地同学回家过年,让他们感受过年的温馨。“我们班好几个同学都和我说,要带我回家吃年饭,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北京同学。”软件学院一位留校过年的学生表示。和北京同学一起逛庙会“庙会里真热闹,我还是第一次逛庙会。”“我也要去捏个面人,这庙会太有意思了。”在地坛、厂甸等传统庙会中,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留校大学生在北京同学的陪伴下,饶有兴趣地体验着北京的民俗。
逛庙会已经成为留校大学生过年的主要内容,中国农业大学还为数百名留校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张地坛庙会的门票。“让同学在学习工作之余走出校门,逛一逛京城的庙会,体会首都北京的传统文化韵味。”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
“虽然过年回不了家,但是有北京同学陪我们过年,我们同样感到温馨。”一位因家庭贫困没有回家过年的大学生表示。
志愿服务过春节大年三十,清华大学联欢会现场,为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招募志愿者的报名台前挤满了留校大学生,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期待着用志愿服务的形式度过春节,期待着用自己的双手为北京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的81名学生参加了中国科技馆和海淀公安分局的勤工助学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50名同学走进社区宣传安全燃放知识。在市委教育工委的组织下,本市高校千余名留校大学生在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宣传员、网吧监督员、文明解说员等岗位上,为北京市民度过喜庆祥和的春节做着贡献。
“我们春节不能回家过年,北京如此关爱我们,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力量回报北京,为北京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一位留校大学生的话说出了参与志愿服务的所有大学生的心声。
“洋”学生过把“中国年”瘾
“以前只知道中国过春节要吃饺子,但不知道吃饺子有这么大的学问。”北京语言大学的一位俄罗斯籍留学生一面学着包饺子,一面自言自语。春节期间,在京的“洋”学生也品尝到“中国年”的味道。
在北京语言大学,来自越南、俄罗斯、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阿富汗等10多个国家的50余名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其乐融融。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一直吃到半夜子时,这时正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语言大学教师的讲解,“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刚才我在一个饺子中放了一块糖,谁能吃到表示明年他的生活会像糖一样甜美。”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北京语言大学今年共有200余位外国学生留校过年,他们大多想留在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刘昊RJ063
图为:春节期间留校的外地大学生在京温馨度过新春佳节。本报记者饶强摄RJ194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