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滘村民开始洗脚上田悄然转型:变耕田为“耕屋”
清晨6时多,村民杨逢胜匆匆出门,赶往村口的地铁站。“坐头班地铁,十几分钟就到天河了”。
杨逢胜家住番禺厦滘村。这条2000余人的小村,过去是番禺闻名的花乡,如今是地铁三号线上新崛起的“番禺第一站”———今年初,地铁开进了厦滘人的家门口。
花乡人从而搭上了地铁快车,悄然酝酿着一场转型……
睇天吃饭的日子结束了
厦滘人家家户户种花卖花,尤以栽种年桔和盆栽见长。
“番禺的苗木产业有厦滘人一份功劳。上世纪80年代,厦滘的花木跟顺德陈村的花木相比毫不逊色。”厦蟯村委书记原耀超说。厦蟯的花农培育年桔,第一年嫁接花苗,第二年成形,第三年挂果上市,凭着每盆桔子赚几毛钱,厦滘花农中不少人早早就当上了“万元户”。近几年逢春节前,花农们便在村口牌坊旁排开乡村花市,把一段迎宾路妆点得姹紫嫣红,引来无数过往的私家车主停车选购。洛溪岛上各相邻楼盘的“新客家”们,也喜欢就近到这条花街采买年花。
“耕田也好,种花也好,都是‘睇天食饭’。”村委会主任韦永绍说。厦滘耕地本就不多,近两三年因修地铁和新光快速路征去了687亩,目前仅剩下103亩,人均二分地。这百多亩地又因为周围搞建设而改变了土质,三五年内无法复耕,村民们一时断了赖以生存的财路。不少花农只好谋求向外发展,到清远、韶关等地租地种花。
一人二分地,如何生存?种菜都不够吃!厦滘村不少人觉得很迷茫。对于地铁这个突然闯进厦滘人家门前的大家伙,厦滘人的心情复杂,它不仅带来了喜悦和期盼,也带来了一大堆新问题。每天数以千计的客流,来来往往的车,以及伴之而来的治安问题、环境卫生问题,一下子摆在了他们面前。更重要的是,厦滘人下一步怎么生存发展?问题迫在眉睫。
图:地铁厦滘站 宋金峪摄
机遇在前“耕屋”获利
“今后,我们要变耕田为‘耕屋’!”韦永绍说:“地铁都开到家门口了,还总想着守着一片地种花,有机会都不懂得把握,无形中拖慢了厦滘的发展!”
地铁才开通不到两个月,厦滘人已经感受到了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他们惊奇地发现,“厦蟯”两个字,仿佛已被悄悄打上了地铁的烙印。“以往跟外人说起我们村,很少人知道,但现在一提到厦滘,对方都会说‘我知道,地铁站嘛!’”村民范细妹说,厦滘人行出门,仿佛自信多了。
村民杨逢胜觉得,地铁正成为花乡厦滘的一张新名片,吸引了许多外来客的注意。每天,厦滘地铁站带来数千人的客流,其中就有不少人走进村来观光、吃饭,还常有人向他打听村中出租屋的价格。仅在通地铁后,村里的出租屋租价比之前升了近三分之一,来租屋的客人也比以往多了二三成。这些租客中,有地铁公司的员工,有在海珠区做生意的小老板,有的还是在天河上班的“白领”!
“厦滘人以后不能光睇天食饭,要学会‘耕屋’、‘耕物业’了。”村委主任韦永绍说。现在,厦滘与广州闹市区无论交通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只剩下十几分钟的地铁车程,这里环境好、治安好、空气好、卫生好,人也不拥挤,出租屋价格却比市区便宜一大截,厦滘村一定会越来越兴旺的!
村委会主任韦永绍透露,由于村办物业的升值,今年春节厦滘村民历史上头一回拿到了人均2000元的分红。村委还在策划建立一个立足厦滘社区、服务洛溪岛、辐射华南板块的“大物业”———在厦滘地铁口周边兴建一座集商业、旅游、环保于一体的“厦滘商业公园”,以充分利用地铁的商业驱动力,实现厦滘人“耕屋”的梦想。本报记者傅汉荣吴彤
(紫/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