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吉市,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都会联想到一位老兵商海“亮剑”的故事:他就是延吉聪明楼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如明。
去年4月,在延吉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64岁的魏如明以市劳模代表的身份,讲述他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商人的人生历程,赢得人们热烈的掌声。
绝路逢生
魏如明眼含热泪告别军营生活,是在1974年。当时,他转业安置到吉林市一家制糖厂。在魏如明任制糖厂后勤行政处副处长时,企业下属一个酒厂濒临倒闭,接连换了几任厂长,仍没有起色。
这时,魏如明主动请缨,接手了这个“烂摊子”。敢这样做,他心里多少有些底:在部队服役期间,魏如明做过饭,养过猪,种过菜,先后担任过炊事班长、司务长,在全团新兵中第一个入党,并被破格提干。
上任后魏如明才发现,酒厂流动资金不足一万元,亏损额高达62万元。面对困难,魏如明与工人吃住在一起,探讨让酒厂重现生机的招数。魏如明参照大量医学资料,与技术人员闯过一道道难关,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终于研制出符合东北人口感的新型饮品——“古池”牌系列滋补酒。
再次创业
正当酒厂红红火火时,制糖厂倒闭,酒厂也被迫关闭。女儿和儿子同在这里工作,一家三口同时遭遇“下岗”。这时,有朋友劝魏如明:“你是军队转业干部,去找找组织吧!”他说:“我在军队和企业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还在,这就是我创业的资本。”
1993年4月,魏如明来到延吉,开始再次创业。他考察市场过程中发现,延边没有一家像样的烤鸭店,市民吃不到正宗的北京烤鸭。延边水草资源丰富,鸭子又是绿色食品,对降血脂、降胆固醇大有益处,为何不创办这样一家企业呢?魏如明派儿子魏巍到北京全聚德集团总厨师长、国际烹饪大师陈守斌的门下拜师学艺。随后,用变卖家当的钱,在延吉开办了全州第一家经全聚德集团授权的北京全聚德烤鸭店。
一次,魏如明去北京出差,朋友请他到一家海鲜自助城就餐。从北京回来的路上,他一直在想,要让延边的父老乡亲都能吃得起海鲜。魏如明把开烤鸭店挣的钱全都投到创办海鲜自助城上。1996年9月,延边规模最大的“聪明楼”海鲜自助城开始营业。不久,他又投资100万元,开办“聪明楼”海鲜行,海鲜天天空运,日日低价,让海鲜走进寻常百姓家。
2000年8月,魏如明创办延吉聪明楼餐饮有限公司,开办了集中餐、海鲜、烤鸭于一体的王府饭店。王府饭店从一楼到三楼大厅,房间里挂满了一幅幅笔墨遒劲的书画作品。魏如明向记者介绍,饭店的装修全是聘请北京颐和园的工艺师。
魏如明说,与装修这种有形的文化相比,诚信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钱没了可以再挣,信誉没了就会失去市场。”为保证菜品质量,魏如明高薪从南方聘请了3位大厨,就连茶艺师也是从四川高薪请的。
员工知音
去年3月,魏如明赶到吉林市,为昔日与他在工厂一起创业的6名下岗职工办理了人寿保险。采访中,许多员工说,你只管干好工作,别的魏如明都替你考虑好了。
魏如明的企业,就是员工之家。他把培育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振兴企业的第一要素,每年给员工系统讲授8次人生哲理课。魏如明用自己大半生经历,为员工讲授做人做事的道理。许多员工说,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我们学会了做事,更学会了做人。有一次,一位韩国客人在王府饭店就餐时把包忘在饭店里,员工捡到后打开一看,里边有数千美元,还有一本护照。经多方联系找到失主,这位韩国客人感动得连连竖起大拇指。
依据《工会法》,魏如明选举产生了企业工会。工会发挥桥梁作用,安排文化、技术学习,组织文娱、体育活动,员工们感觉打工就像给自己家做事。他们说,有工会做保护伞,我们更加热爱企业,忠于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