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年带给东台的一份惊喜。
前不久,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东台市委领导接过了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牌匾和证书。
戴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桂冠,东台又增加了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
依海而生的东台西汉入志,南唐得名,迄今已有5000年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古迹。有着4000年历史的开庄文化遗址,填补了江淮地区东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系列中的重要缺环。
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奉旨建造的镇海塔现称海春轩塔,至今巍巍矗立在东台西郊风景区。范仲淹率领民众修筑的“华夏第一堤”──范公堤已成为彪炳千秋的历史丰碑。
东台据传是《天仙配》——董永与七仙女凄美爱情传说的发源地。2002年7月,国家邮政总局把东台作为《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地,这一传说故事现已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东台,更是一个名人荟萃之地。北宋晏殊、吕夷简、范仲淹三宰相曾在此担任盐官。明代哲学家王艮,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水利学家冯道立,近代新闻巨擘戈公振,现代书法家高二适,翻译家戈宝权,都为东台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东台是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刘少奇、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过,留下了工作和战斗的光辉足迹。
东台人十分珍惜历史的厚爱和大自然的恩赐。
“用3年时间把东台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东台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这样的目标。几年来,东台上下联动、全民参与,他们把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与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多项活动串联起来,对照旅游经济“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全力推进景点建设,完善旅游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东台精心呵护自然和人文遗产,赋予新的生命。该市以“董永七仙女”这个传说为主线,启动投资2亿元、占地1.2平方公里的西郊风景区扩容工程,将溱湖新石器文化、泰山寺、安丰古镇、名人故居等景点与里下河特有的水乡风貌连接起来,打造以东台城为核心、西溪古镇风景区为基点、204国道沿线古镇为依托的融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和佛教仙踪于一体的人文旅游项目,最终形成三区一园,即“梨木街”仿古商业文化街游憩区、泰山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盐文化三贤祠旅游区和天上人间主题公园。目前已建成开庄遗址、西溪古刹等人文景点10多个,另有一批国家AAA级和AAAA级旅游景点呼之欲出。
东台市充分发挥沿海生态资源优势,推出海滨生态游这张精致名片,多元化吸纳海内外开发资金30多亿元,将海滨系列旅游景点串珠成线,打造海滨生态旅游走廊。目前该市形成以“沙洲风电城”、“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黄海湿地生态园”为核心景点的湿地游品牌;以“两分水”、“虎头潮”、“东沙贝场”、“海中洲”为核心景点的“海上游”品牌;以“永丰林生态园”、“海滨万亩农业生态基地”、“海龙王庙”为核心景点的“绿色游”品牌;以“港湾排斧、潮滩织网、船头渔号”为核心景点的“风景游”品牌。
东台还高起点扮靓以鼓楼路步行街、明清一条街为代表的街文化,做强以“天下一绝”发绣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做美以“天下第一鲜”文蛤和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东台鱼汤面为代表的美食文化,做特以“天下第一灶”为代表的盐文化。通过创建,到东台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国内旅游团队、入境海外旅游者大幅上升,近几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人天数平均增长10.7%以上。
本报通讯员 杨毅 曙德 鹏程
本报记者 寿桐 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