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冕)“今天真是不虚此行!不但看了民族菜的制作过程,还饱了口福。”昨天,北京奥运新闻中心组织驻京境外媒体记者“体验”了一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厨子舍清真菜民间宴席制作技艺。对于中国民族传统饮食文化,记者们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厨子舍的技艺可以追溯到明代,主要做大规模红白喜事的宴席,分为压桌(面点)、扣菜、汤菜和炒菜四大类,菜点150余种。”作为厨子舍第五代传人之一的舍增泰一边展示已经做好的菜品,一边讲解这项老技艺的历史。
记者们则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提出问题。当提到工艺传承时,舍增泰表示:“这项老技艺绝对不会失传。”目前,厨子舍清真菜民间宴席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崇文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舍增泰表示:“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希望可以为奥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成为志愿者,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做清真菜,为展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尽份力。”
整个活动的高潮还是展示菜品制作的阶段。舍增泰等三兄弟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孜然牛肉、豌豆黄、芝麻羊肉……林林总总20多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摆了一桌子。“为了这些菜,我们准备了三天时间。”舍增泰说。
“拍松肉是步骤最简单的一道菜,但也要十多道工序,而且每道工艺都要保证原汁原味。”舍家兄弟们一边张罗饭菜,一边讲解制作菜品的规矩。记者们则拿着照相机、摄像机一路紧跟“盯”人,全程记录制作过程。刚刚到中国工作的美联社记者史蒂文虽然不认识中文,但是特意找工作人员要来了这项老工艺的说明文字。“我会找人帮我翻译成英文,然后为这项老传统拍个纪录片。”他说。
“我感觉很温馨,可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到市民家里,吃到这么丰盛的菜,真的很幸福。”土耳其世界新闻通讯社记者奥斯曼一边品尝一边说。美联社记者史蒂文在饭桌上,也学会了第一句中文:“好吃!”RJ207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