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一位生命垂危的特殊病人给北医三院繁忙的急诊科增添了十二分的紧张:这位女病人通体金黄、高度水肿、呼吸困难,糟糕的病况让年轻医生也慌了神。医院内分泌科、呼吸科、心内科的专家一通儿会诊,确认她是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
记下两个电话:一个娘家的,一个婆家的
付文秀来医院时东拼西凑借了5000元,交了住院费后,一家人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了。危重的病情、贫困的家境让医生们格外关注这位身材矮小的“小黄人”。急诊科主任郑亚安要求医务人员“掂量着”用药,尽量使用疗效好的廉价药。
经过治疗,“小黄人”褪去一身金黄,病情稳定要出院了。郑亚安却有点放心不下,口服药物治疗甲亢,需要监测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血常规等,要根据病情变化调节用药。而她住在延庆县山区,又不懂医学知识,回家后别把治疗耽误了。于是急诊科副主任刘桂花随身携带的小本上,记下了付文秀的电话:一个是娘家的,一个是婆家的。医生们一周一次电话随访,指导她用药。
看到她还喘着、肿着,我总踏实不下来
有一天,急诊科医护人员到延庆县医院进行急救培训。郑亚安特地约上付文秀,给她做个检查,免得她再往城里长途奔波。检查显示,她的肝功能、白细胞还没恢复正常。郑亚安说:“看到她还喘着、肿着,我总踏实不下来。”回城的路上,医护人员商量着如何帮付文秀完成一般性治疗,让她能够正常生活。
郑亚安又请来医院专家免费为付文秀会诊,决定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治疗。细心的刘桂花私下问了问,这一治疗需要2000元左右。毫无疑问,付文秀掏不出这笔钱。一个星期后,急诊科医务人员凑了一份“心意”——1450元捐款,可是还差一些,付文秀前往核医学科时却被告知,治病的钱已经够了——核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6次检查、治疗、复诊,从不用挂号就在付文秀出院前几天,丈夫弃她而去。病人的境遇,被医生们看在眼里,他们常悄悄买好饭送到病房。出院以后,付文秀前后6次来医院检查、治疗、复诊,从不用挂号。她兜里揣着的20多元钱,也总是原数带来再原数带回去。每次看病,中午她都吃自带的馒头,刘桂花总忘不了再给她端来一两个菜。最近一次复查,她恢复得很好,心衰和甲亢症状基本消失了。临行前,郑亚安小声交代:“身体好了,生活也应该变个样,学点什么、做点什么。”想到父女俩一路准得饿肚子,刘桂花转身叫人去买饭:“吃饱了再走吧。以后有什么事,我们会尽力帮助你。”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