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来到翔安隧道五通端,向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进展情况。(黄嵘 摄)
穿越碧波万顷,驰骋海底世界。
在岛内五通至翔安西滨的海平面下,建设者们正挥洒着汗水,将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逐渐演绎成现实。
作为中国内地首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的建设,其意义不仅在于打通了厦门的东通道,拉近了翔安与本岛的距离,还在于它标志着中国内地有水平有能力建造属于自己的海底隧道。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条隧道架起的是梦想与现实间互通的桥梁,让所有的追梦人备受鼓舞。
自豪、荣耀。正如环岛路上热辣辣绽放、如火如霞的刺桐花一般,参与翔安隧道工程的建设者们心中也燃烧着创业的热情。
正月初七,当我们踏着晨曦来到翔安隧道五通端建设现场时,这里已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工人们的汗水掺着沙土掷地有声,大型机械的轰鸣掩盖不住拼搏的心跳。虽然整个厦门市依然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但这条凝聚着众人期待与上万建设者心血的隧道,却没有因节日而歇缓,仍马不停蹄地向海底最深处挺进。五通端工程项目经理王学斌告诉我们,这里初二就开工了,“春节里也要拼!我们每前进一米,就离胜利越近!”
这个春节,建设第一线的工作没有丝毫松懈,“海底风化深槽”这个技术难关的到来,让每一个建设者都绷紧了神经,整个工地上没有一个人回家。“如果说2006年是翔安隧道打基础的一年,那么2007年就是关乎整条隧道成败的一年。”王学斌说,“海底风化深槽为破碎岩层,且直接连通大海,隧道从这里通过,将有可能遇到透水、塌方等所有最艰难的建设环境,必须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150米的海底风化深槽,6到8个月的时间。在五通端距海平面45米的竖井下,工人们顶着高温和浑浊的空气,用钻机在断面上打孔,一个孔25厘米,一共要打200多个这样的孔。之后,混凝土将被注入这些钻孔,固化破碎岩层,让隧道继续挺进。“十几年来我第一次参加建设这么高难度的隧道,这是一个里程碑。在强大的技术、科技力量支持下,我相信风化深槽一定会被征服,这将是无上的光荣。”在采访时,开挖分队队长蔡长模对记者说。
蔡长模是千万建设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在他身上能看到所有建设者身上的坚韧、拼搏。这个来自四川安岳县的汉子刚刚从隧道开挖现场出来,防护面罩还挂在脖子上,满脸灰尘,一件套头衫足足湿了一半。他负责开挖工作,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要“闷”在漆黑的隧道里干最脏最累的活,但他毫无怨言。他的父辈早年就跟随中隧集团走南闯北,后来他接过了父亲的班,到现在也干了快20个年头。“这条隧道意义重大,我的父亲虽然现在退休在家务农,但他一直叮嘱我要干好工作。”提起父亲,他饱含深情。
侯华帮也来自四川,他是工地上的装载司机,干这一行已有十几年了。他的妻子也在工地上,做炊事班的活。自从翔安隧道开工以来,夫妻俩已有两年春节都在工地上度过。这位纯朴的汉子很知足,“春节期间,公司给我们加了餐,还组织了卡拉OK、篮球赛……,活动挺丰富的。”虽然惦记着家中的孩子,但他是那种公私分明的人,“假可以不休,但工期不能延误”。对于能亲手修建内地第一条海底隧道,他内心充满了自豪感,“等工程完工了,我一定要在隧道口留个影带回家,让家里人看看。”
正是由于有许许多多这样无私奉献的建设者,翔安隧道才得以克服一道道难关,快速掘进。2009年,当梦想照亮海底时,天堑终将变通途。本报记者廖慧娟徐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