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童是什么人?面对这个问题,有人回答:“是打球的小孩儿吗?”大家笑了,当然不是。也许很多普通人都没有去过真正的高尔夫球场,但是在电视上我们常常看到,高尔夫球手旁边总是站着一个穿着帅气制服、帮球手递杆的助手,这个助手就是球童。
因为不了解,所以关于球童的猜测和传闻真的很多。但真正的球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抛开种种神秘和猜测,一起走近4个真实的球童,听听他们的故事……
当球童比想象中的难
见过吴辉的人,一定会对他亲切、灿烂的笑容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吴辉笑着告诉记者,他很幸运,当初就是他的笑容打动了前来招球童的人,这才有了今天作为一个球童的他。
吴辉是一个来自海南澄迈的农村孩子,在考上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之前,他甚至没有听说过“球童”这个名词。在职业学校里,吴辉学习的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专业———休闲体育专业。在学习中,他才逐渐知道了高尔夫球和高尔夫球童。但对于球童的工作,他了解得并不多,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球童。
吴辉毕业那年,海口美视高尔夫球俱尔部来学校招人。在招聘动员会上,美视高尔夫的负责人向学生们详细的讲解了球童的工作、待遇以及前途。吴辉和同学们听了以后全都跃跃欲试,每天工作在那么美的环境里,每月还可以有几千元的高收入,这样的好工作谁不想做?
然而,想当球童也并不容易。对于前来应聘的学生,美视高尔夫的负责人一个一个亲自面试。最后,女生要了不少,男生只要了几个。吴辉就是这几个幸运男生中的一个,但当时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会选中他。
后来,美视高尔夫负责人告诉吴辉,选他是因为他灿烂笑容所散出的亲和力。高尔夫球是一项贵族运动,来打球的客人层次都比较高,所以对球童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女孩天生细心,提供的服务往往更细致,所以招的女孩较多。男孩既要有阳刚之气,也要有细腻、亲和的一面。
到了美视高尔夫球场,吴辉只觉得眼前一亮:太美了!绿草、蓝天、白色电瓶车和清新的空气,整个心情都快乐起来。快乐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紧张的培训就开始了。
整整3个月,军训、体能训练、专业知识培训、语言培训、场地实践……吴辉只觉得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每天都在经受着新的考验。别的先不说,光在烈日下练“走路”这项基本功,就让吴辉他们吃足了苦头。美视高尔夫是18洞、72杆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陪一个客人打一场球下来,球童要走的路大约就是10公里。如果在旺季,一个球童有时一天要陪几个客人打两场,那就是二三十公里的路程。如果不练好基本功,到时怎么可能走得下来?
通过系统的学习,吴辉才知道,当球童不仅是个体力活儿,更是个技术活儿。球童的本职工作是为打高尔夫球的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包括帮助顾客选杆、在打球时提出建议、开电瓶车、为顾客拉球包、向客人介绍球场特点、指导客人打球、协助维护球场清洁、维护球场的打球秩序等。比如说,客人在挥杆前,球童就需要根据经验告诉客人,此处到下一个洞的距离、目前的风速和风向等,并向客人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对于很多打高尔夫球的人来说,优秀的球童相当于一个出色的军师。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球童更像是一个贴身教练。
三个月下来,一些吃不了苦的人自动放弃了,吴辉却留了下来。这时,吴辉这才深深地体会到,当个球童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转眼,吴辉当球童已经有一年了。他已经完全适应了球童这个角色,他用他的服务和笑容,给美丽的球场又增加几分灿烂。
父母至今不知我在干什么
韦海英以前是吴辉的同学,现在是吴辉的同事。当球童一年多了,最令她感到遗憾的是,至今父母还不明白她的工作内容到底是什么?
海英的家在乐东,父亲是一个普通的水电工。从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毕业后,海英就考进了美视高尔夫当球童。当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时,父母却怎么也弄不明白球童是什么。是呀,对于一对连高尔夫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老人来说,又怎么能理解球童的作用呢?海英的父母虽然弄不明白,但他们却很相信自己的女儿。看到女儿如此高兴,他们相信女儿找到的一定是一份很好的工作。
培训还没有结束时,成绩优异的海英就临时充当了一回准球童。那天客人特别多,正式的球童实在忙不过来,在征得客人同意后,海英被临时派上了场。虽然那一次的工作仅仅是拉拉车、拿拿杆,海英却紧张极了。一场下来,她全身都是汗,已经分不清那是热的还是紧张的了。
万事开头难,克服了最初的手忙脚乱之后,海英成了一名熟练的球童。跟着一个客人打了2、3个洞之后,海英就可以总结出这个客人的打球习惯了。客人需要什么服务,她都能事先猜个差不离,不用客人开口,她就会在最合适的时间给客人递上一瓶水。
来球场打球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不同地方的客人称呼起球童来有不同的习惯,有叫球童的,有叫小弟、小妹的,有叫先生、小姐的,有叫小伙子、姑娘的,还有叫号码……于是,海英也习惯了别人对她的各种称呼。但是她最喜欢听的,还是客人直接叫她的名字。能叫得出她名字的客人,一定是她的老客。能够成为她的老客,就说明她的服务水平得到了这位客人的认可。所以,被客人叫名字,不仅会感到亲切,还会有一种工作被认可的感觉。
海英坦言,当初吸引她入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听说球童的收入很高。海英家里不富裕,对于她来说,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对于全家都会有帮助。真正成为球童以后,收入果然没有让海英失望。球童是根据服务水平分级别的,海英现在是B级。海英的底薪虽然并不多,但是加上出场费和客人给的小费,淡季一般每个月能拿2000多元,旺季一般每个月能拿4000多元。
对于现在的收入和工作环境,海英都挺满意。海英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见到明星是常事
帅气的左超虽然只有23岁,但他当球童已经有4年多了。
17岁那年,职业高中毕业的左超来到了海南。最初,他在一家酒吧里当服务员。一年以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重新选择一份更有前途的职业。这时,他偶然听说美视高尔夫在招球童,他马上行动了。
此前,左超从来没有打过高尔夫球,但他对高尔夫球并不陌生。他非常喜欢看电视上转播的高尔夫球赛,通过电视他对于高尔夫球的规则和一些理论已经非常熟悉了。后来,他又认识了一个当球童的朋友。朋友常常会跟他聊起工作中发生的各种故事和真实的球童生活,所以他一直觉得当球童是很适合他的一份工作,只不过缺少一个机会。
因为爱这行而进这行,左超干得特别开心。工作之余,在不影响客人打球的情况下,球童可以免费打球。如果工作出色,有时候球场也会把免费打球当作一种奖励。有了这些机会,左超狠练球技。现在,他的水平已经稳定在了90杆左右。
左超告诉记者,当球童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可以常常见到各种名人、明星,甚至有机会为明星当一回球童。左超本人就曾经为赵本山和名模谢东娜服务过。
给赵本山当球童是在两三年前。那天,左超被安排去给一个客人当球童,见了客人之后,他才知道原来今天的客人竟然就是常常在电视上看到的赵本山。左超说,给赵本山当球童很开心,因为赵本山球打得虽然并不是特别好,但为人很随和、也很幽默。他一边打球,一边不时说说笑话,整个气氛都变得非常轻松、欢快。
给谢东娜当球童,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了。一上发球台,往谢东娜身边一站,左超立刻觉得很不自在。谢东娜太高了,身高1.72米的左超往她旁边一站,整整矮了多半个头。谢东娜早已习惯了这种情况,但左超实在不习惯站在这么高的美女旁边,跟谢东娜说句话还得仰视。很快,左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草地上高低起伏,谢东娜打球时,左超尽量站在高的地方。这样一来,借助地形的优势,左超总算不用仰着头说话了。左超说,在他的印象中,谢东娜球打得很不错,而且很喜欢笑,也喜欢吃零食。
当了4年球童,对于自己的未来的发展,左超已经有了更明晰的想法。左超说,他喜欢这一行,他想在这一行一直干下去。但是,球童一般都是年青人,不可能干一辈子。所以他现在一边练球技,一边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球场的管理人员。
最想得到客人的理解
严家丽是个广东女孩。在她的家乡,早就有了高尔夫球场,很多家乡人都认为当球童是份很不错的职业。所以,2001年,妈妈花了3800多元把家丽送去了当地一所高尔夫球童学校,专门学习如何做一个球童。毕业后,家丽顺利的进入了广东一家高尔夫球场当起了球童。几年来,家丽在广东和海南的好几家高尔夫球场工作过,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资深球童了。
谈起当球童的感触,家丽给记者讲了两个发生在她工作上的小故事。有一次,一个客人来渡假,整整在美视高尔夫打了21天球。那些天,都是家丽给他服务的。那个客人很严肃,刚开始的一个星期,他总是板着脸不说话。家丽有些担心,怕这个客人是很难打交道的那种人。家丽也不敢说笑,只是用心做好服务。一个星期后,家丽渐渐发现,这个客人虽然不爱说话,但其实人挺好的。有时,可以看出这个客人心情不好,但他只是狠狠地打球,从来不会对家丽发火。有时打球时间长没法吃午饭,客人自己吃饼干和八宝粥时,总会多带一份,递给家丽。这一个小细节,让家丽至今很感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客人都懂得尊重和理解球童。有时碰上个别乱发脾气、不讲道理的客人,球童也会感到很委屈。家丽说,有一次她碰到的一个客人,就让她挺难过的。那个客人打球时,家丽根据经验向客人报了风向、风速并提了打球的建议,客人照着打了,但是因为这个客人球技欠佳自己没有掌握好,球没有打到预定的位置。客人生气了,劈头盖脸的骂了家丽一顿,还说要投诉她。家丽只能不断地道歉,但她心里很委屈,因为她的工作真的没有出错。
家丽告诉记者,当球童很辛苦,因为常期在沾满露水的草地上行走,又不能按时吃饭,很多球童都得了关节炎、胃病等职业病。除了淡季,球童很少有休息时间,越是节假日,球童的工作量越大。对于女球童来说,付出的代价会更多一些。原本白白净净的女孩当了球童后,都晒成了“黑姑娘”。长期的大运动量行走,让女球童的小腿都变粗了,使得这些爱美的女孩都不太敢穿裙子了。
家丽说,能当球童的人,都挺能吃苦耐劳的,所以工作辛苦他们并不怕。对于球童来说,他们最怕的是客人的不理解和不认可。如果每个客人都能给球童多一点理解,球童们工作起来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快乐。
(文/本报记者 岳 钦 图/本报记者 刘孙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