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民办公助学校,促进生源均衡。
2006年4月,沈阳市决定将全部民办公助学校恢复公办性质,实行按学区招生、就近入学的招生办法,严禁任何初中招生举行或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不准招收择校生、择班生,并且停止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招生方式。
设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促进资源均衡。
2006年6月,沈阳市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把5个城区确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实验区,实行大学区管理。大学区内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其他学校参与,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联合体,统一安排教师、统一组织备课、统一开展教学、统一质量监测、统一教师培训,学区内所有学生共享各类教育资源。
开展校长教师交流,促进师资均衡。
2006年,沈阳市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工作,开展了大规模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规定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6年、教师在一所学校任教6年,都要在大学区内进行异校交流;中小学校长参评市教育专家、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必须有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或到农村学校支教的经历。目前,全市共交流中小学教师、校长2055名,其中95%以上是“人走关系动”的实质性交流。
改造城区薄弱学校,促进校际均衡。
2003年,沈阳市选择城区22所相对薄弱初中进行综合改革试点。通过竞聘,选拔了一批能力强、业务精的校长到这22所学校任职,又从优质学校选派100名骨干教师到这些学校任教。同时,开展了邀请教育专家进行现场诊断性指导,组织在沈高校、省级示范高中与这些学校建立帮扶对子等一系列举措,使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建设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沈阳市从2004年开始大规模兴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已投资7亿多元,建成了59所学校,可容纳中小学生9.4万人,占农村学生总数的40%,计划到2008年建成1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基本实现“一乡一校”。
(转载:东北新闻网)
|